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咀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咀嚼吞嚥。《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母韓,即皋女也,善訓子。故仲幼嗜學,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嚥以助勤。」
抗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尚的德行。《楚辭.屈原.九章.哀》:「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
震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愕悲悼。《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願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聖朝震悼於上,群后恇慟於下。」
持重老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平定,敗走東越,為東越人所殺。 (3) 楚:指楚王劉戊(?∼西元前154),西漢沛縣人,楚夷王劉子。景帝初,與吳王劉濞謀反,起兵攻梁。後為周亞夫平定,兵敗自殺。 (4) 孝王:梁孝王劉武(?∼西元前139),文帝第四子,景帝同母弟,封代王,後徙為淮陽王、梁王。竇太后愛之,賞賜不勝道,富可敵國。景帝廢栗太子,竇太后欲以孝王為嗣,袁盎等臣反之。孝王心有怨懟,遣人刺殺袁盎等未果。竇太后向景帝說情,始免其罪。後景帝益疏遠之,歸國病逝,謚孝王。 (5) 安國:韓安國(?∼西元前127),字長孺,西漢成安人。事梁孝王為中大夫,景帝時吳、楚反,敗吳兵。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衛尉。後匈奴入侵,安國以材...
熊丸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柳仲幼嗜學,其母乃以熊膽製成藥丸,讓仲夜晚讀書時咀嚼,以苦志提神。見《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後比喻賢母教子。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二齣:「夜燭青藜,敢愧熊丸之教!」
莽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郊野蒼茫廣大的景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宋.陸游〈哀〉詩二首之一:「章華歌舞終蕭瑟,雲夢風煙舊莽蒼。」
巴人下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俚俗的歌曲。參見「下里巴人」條。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中之聽。」
圓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純熟、熟練。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八.東坡一》:「余以謂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枯乾。」宋.葛郯〈滿江紅.客高歌〉詞:「願為予、落筆走盤珠,爭圓熟。」
汗馬之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私家:營私以利于家。〔參考資料〕 《戰國策.楚策一》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下,至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關。
矯枉過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過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矯枉過直」演變而出,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