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強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定勝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公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王之墓。《周禮.春官宗伯.人》:「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
不忘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忘記根本。如:「每逢年節都要祭祖,表示不忘本。」《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其造居山之頂,四望周達,連山體南北之正而邪東北,向新鄭城,意不忘本也。」
宿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喻時間不是很長。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端。」
壙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墳墓。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正法華經》:「埌:『《通俗文》:邱塚謂之壙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土丘。漢.揚雄《方言》卷一三:「,……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
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宮門晨昏按時啟閉,故稱守宮門的人為「閽人」。後泛指守門人。《周禮.天官.宰》:「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年十歲時,往謁河南尹李膺,閽人難之。」也稱為「閽侍」。
伏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伏祠臘祭,或以夏祭為伏,冬祭為臘。《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伏臘,祠黃石。」晉.潘岳〈閑居賦〉:「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
百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流的總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崒崩。」《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墓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死人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自人墓地之官不設,族葬之法不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