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7.2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祭慰喪家。《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曹操使人齎禮弔,又親往祭奠。」《紅樓夢》第一二回:「七日發引,寄靈於鐵檻寺,日後帶回原籍。當下賈家眾人齊來弔。」
弔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拜死者,慰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生活。《宋史.卷四二八.道學列傳二.尹焞》:「頤既沒,焞聚徒洛中,非弔喪疾不出戶,士大夫宗仰之。」《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荀彧可使弔喪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
耕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有專司,處理事務當行家。《宋書.卷七七.沈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奴,織當訪婢。」
尋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外遊賞春天的景色。宋.蘇過〈次韻歐陽誠發牡丹〉:「青春過隙不多時,佳會應須日日期。羨子多情勤秉燭,尋芳柳每題詩。」也作「覓柳尋花」、「尋花柳」、「柳尋花」。
2.芳、柳,比喻女性。「尋芳柳」指嫖妓。如:「他喜歡到處尋芳柳,用情不專。」也作「覓柳尋花」、「尋花柳」、「柳尋花」、「柳評花」。
三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山題」是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研究兒童認知發展時所設計出來的題,可以用來觀察兒童到幾歲時才能擺脫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而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觀點來思考。三山題中包括三座高低、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山的模型。首先要讓四至七歲的兒童分別從每一個角度觀察,使他能看到不同角度三座山之間的空間關係。然後由實驗者將一個玩偶娃娃放在與兒童相對的山的那一邊,隨後出示不同角度山景的十張照片,並兒童:「娃娃看到的山是什麼樣子」。研究結果發現:七歲以下兒童所指認的山景照片,幾乎都是從他自身角度所見的山景,而不是從娃娃所在的角度所見的山景。因此,皮亞傑認為七歲以下...
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遊賞春天的景色。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柳尋花到野亭。」明.朱鼎《玉鏡臺》第一一齣:「人世難逢開口笑,柳尋花,好景莫辜負。」也作「覓柳尋花」、「尋花柳」。
2.比喻狎妓。如:「他柳尋花、逢場作戲的積習,終於導致婚姻的破裂。」也作「尋花柳」。
程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會議的進行方式或議案的處理方法所提出的程序性意見。議員提出程序題時,主席必須讓他優先發言,並立刻徵求在場議員的意見或自己決定接納與否。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不特定指稱。「西」指不斷地發。如:「小孩子看見新奇的事物,總是忍不住要西。」
價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現代的價值題3 社會改變與價值題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所謂的價值題,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的稱為現代用語中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既然價值是一相對的概念,每個人自然有著不同的準則,然而社會是必須要有規範的,當人們出現太多偏激或是怪異的價值觀時,就會產生所謂的價值題,而這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饋贈。《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郅都傳》:「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遺無所受。」《樂府詩集.卷一六.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有所思》:「何用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