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48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質分類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變質有無葉理先將之分為二大類,然後再細分為各種不同的變質。 所有之變質,如按其組織,可以分為兩大型,即塊狀(或無葉理 massive or Unfoliated)與片狀(或具葉理 foliated)。塊狀指石之組織特徵為無方向性。僅熱變質石,如角頁。熱水變質石及少數高級變質為塊狀變質。片狀石包括各種板、千枚、片、片麻、及混合,占變質之絕對大多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洞。如:「阿里巴巴在洞裡發現了四十大盜所藏的寶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自然邊坡,其地質材料為石者。
  坡可以按層與坡面之交角而分為順向坡(dip slope)、逆向坡或反向坡(escarpment)、斜交坡(oblique slope)、與正交坡(perpendicular slope)等四種。
  順向坡,層之走向及傾向同於坡面之走向及傾向,常易於滑動。逆向坡,層之走向同於坡面,但傾向則相反。斜交坡,層與坡面呈斜交狀態。正交坡,層與坡面之交角為九十度。在實用上,所謂交角,常允許十五度之出入。舉例而言,交角在九十度加減十五度之範圍內,皆可稱為正交,准此類推。
角閃(石)安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閃安山分布於蘭嶼中央山地包括紅頭溪、漁人溪、東清南溪以南野銀村一帶及椰油南溪、椰油溪下游等地,幾佔全島面積之半,是本調查區域出露最廣之石,其在奧本嶺一帶為石灰質凝灰所覆蓋。此種安山推測應為複成火成體,由數期火成活動構成,石外觀雖各地略有不同,惟因野外露頭不良,層地質界線不明,故未再加細分。本之外觀為淺灰色或淺綠色,散布著清晰之角閃石斑晶。顯微鏡下,斑晶以斜長石、角閃石為主,輝石及其他鎂鐵礦物較少,不透明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與黃鐵礦)含量不多,伴生之礦物有磷灰石等。斜長石含量10~20%,常受微弱黏土化作用。角閃石呈黃綠色至黃褐色,含量約25~40%,大部分呈自形,易受綠泥石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險峻的壁。如:「一道瀑布從懸上奔瀉而下,流入河谷中。」
斑狀安山(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售的麥飯石即為『斑狀安山』或『安山斑』,石表面散佈著有如米粒或花生大小之白色斜長石礦物,有如一團麥(米)飯而得名。一般人認為此類石經熱水換質或長時間的風化作用,質易變成疏鬆多孔性物質或形成具有強力吸附性的沸石類礦物,能水中吸附臭味、雜質並釋放出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等礦物質,具有改善水質的功效。
矽質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矽質片 矽質片主要由各種砂與燧石層變質而成。顏色呈灰色,但是常因為風化作用呈灰褐色。葉理構造在某些石中非常發達,在太魯閣地區中,可發現矽質片多與綠色片及黑色片共生。矽質片時常與黑色片形成緊密的薄互層,或是在矽質片層中出現黑色片的夾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盤表面裝入盤內之一支鋼棒或鋼管,以鎖定鬆動或軟弱之盤來改進盤之工程性質,例如增進強度、降低壓縮性。安裝之方法,大多先由盤表面向盤內鑽孔、清洗並使孔壁乾燥、放入膠結材料(例如樹脂類強力膠、水泥砂漿等)、插入鋼棒(常用者為19mmψ、25mmψ等),待充分膠結之後,在露出盤外之鋼棒套上一鋼鈑(稱端鈑,常用尺寸為l5cm×15cm×2cm)並加螺帽(或其他固定裝置)將該鋼棒外端鎖定在盤表面上。當盤略有變形,該鋼棒即受拉力,或在鎖定螺帽之前由人工施加預(拉)力予該鋼棒。鋼棒發生拉力,使盤之正應力(normal stress)增加,若盤之剪力強度因而增進。
  安裝之...
石墨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墨片(Graphite schist) 分佈 本廣佈於中央山脈東斜面,厚度亦大。石墨片(包括絹雲母.石墨片)是構成大南澳片系之主要的一部份,夾於片麻、綠色片及結晶石灰之間,稱之為黑色片。尤其在臺東縱谷西側邊緣一帶之層,皆由石墨片、絹雲母.石墨片、及片狀砂所組成、綠泥片甚少。 大南澳片,北自蘇澳南約八公里之太平洋岸,南至太麻里溪北岸,呈一弧形帶狀分佈。其北、東、南及東南側以不整合或斷層與碧侯層或蘇澳群相接。東側與臺東海岸山脈之新第三紀地層隔斷層併立。據顏滄波先生等勘查,其間並有厚達六十公尺之礫層發現,其卵石蓋為矽質類。稱之為「含礫片」。在臺灣東北部,石墨片...
臺灣間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扁平,後部側扁。頭部至腹鰭之間的身體呈三角形,腹面頗為平坦。頭中大,平扁。吻部略呈圓弧狀。口下位,口裂略呈弧狀。上頜上方的腹面具2-3對短鬚。體被細小圓鱗,頭部及胸部的內側均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短,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後上方,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向兩側平展,後緣完全分離,4-5(不分枝軟條)+ 9-11(分枝軟條);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幾達腹鰭前緣;尾鰭凹形。體色變異大,體呈淺橄欖綠、或墨綠、或黑褐色等,體背及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深色斑;各鰭淡黃褐色,背、尾鰭具有暗色點狀條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