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父親的姊妹之子為外兄弟,母親的兄弟姊妹之子為內兄弟,合稱為「中表」。《後漢書.卷七○.鄭太傳》:「又明公將帥,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恩信淳著,忠誠可任,智謀可恃。」晉.庾亮〈讓中書監表〉:「臣于陛下,后之兄也,姻婭之嫌,實與骨肉中表不同。」
不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忠誠而無二心。晉.潘岳〈馬汧督誄〉:「悠悠烈將,覆軍喪器,戎釋我徒,顯誅我帥,以生易死,疇克不二。」晉.干寶〈晉紀總論〉:「又加之以朝寡純德之士,乏不二之老。」
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堅貞、高尚的節操。唐.白居易〈與仕明詔〉:「忠誠亮節,宜因實而錫名。」
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誠懇、忠誠。《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不任肝膽之切敬,因執事以聞。」
丹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忠心耿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九歎》是劉向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操而作,表面上是吟詠屈原,實際上是自歎身世。在〈惜賢〉篇中,劉向舉王子僑、申徒狄、許由、伯夷、介之推、申生、卞和、伍子胥、比干的事蹟,說明自己雖具他們的清高忠直,也一樣不免被陷害。他本想放棄高尚的品德,但內心因此感到痛苦而作罷;也想要迎合世俗,無奈心意閉塞而不能開竅。在渾濁的環境裡,即使呈獻自己微不足道的誠信,卻仍然被小人離間而壅蔽。劉向深嘆有志難伸,只得心悲忿而涕橫流。「忠心耿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極為忠誠
有死無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死也無異心。比喻忠誠不渝,至死不變。《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史臣曰》:「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藎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的臣子。《詩經.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忠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正直。《北史.卷七五.伊婁謙傳》:「謙性忠直,善辭令。」《儒林外史》第九回:「他姓楊,為人忠直不過,又好看的是個書,要便袖口內藏了一卷,隨處坐著,拿出來看。」
挺鹿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鋌而走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
葵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葵,向日葵。藿,角豆的花葉。葵、藿二者皆有向陽特性,古人用以表示臣下對君主的忠誠。《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臣竊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