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5.0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關平於臨沮被斬。 身後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歷年間建的祀祠場所。田福生 著 《關羽傳》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 第十六章 第十節 關羽陵墓知多少。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關陵|當陽大王塚。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塚,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芟夷大難:戡除亂賊。芟,音ㄕㄢ。 (3) 荊州: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4) 豫州: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的人。同「仙」。如:「成僊」、「神僊」。《洛陽伽藍記.卷一.瑤光寺》:「丹楹刻桷,圖寫列僊。」
泰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兄弟至有束縛入牢獄者。太后失職,別守北宮,及至年老,遠斥居邊,海內深痛,觀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陽吏以次捕斬賓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喪,弓弩張設甚備。閒梁松敕虎賁史曰:『吏以便宜見非,勿有所拘,封侯難再得也。』郎官竊悲之,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爭欲思刻2>賊王以求功,寧有量邪!若歸并二國之眾,可聚百萬,君王為之主,鼓行無前,功易於太山3>破雞子4>,輕於四馬載鴻毛,此湯5>、武6>兵也。今年軒轅星有白氣,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氣者喪,軒轅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當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輒變赤。夫黑為病,赤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其往長沙就任時,渡湘水作〈弔屈原賦〉以抒發哀怨;而於長沙王太傅時,見鴞鳥飛入屋內,以為不祥,而作〈鵩鳥賦〉,是《楚辭》到漢賦之間重要的辭賦家。著有〈陳政事疏〉、〈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章。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揚州偶會前洛陽盧耿主簿(應物頃貳洛陽常有連騎之游)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猶存袖裏字,忽怪鬢中絲。  客舍盈樽酒,江行滿篋詩。更能連騎出,還似洛橋時。 賈常侍林亭燕集  高賢侍天陛,跡顯心獨幽。朱軒騖關右,池館在東周。  繚繞接都城,氤氳望嵩丘。群公盡詞客,方駕永日遊。  朝旦氣候佳,逍遙寫煩憂。綠林藹已布,華沼澹不流。  沒露摘幽草,涉煙玩輕舟。圓荷既出...
沉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遲疑、猶豫。《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邯得書,沉吟十餘日,乃謝士眾,歸命洛陽。」《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李方哥見程朝奉要收拾起銀子,便呆著不開口,儘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元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省洛陽縣)人。穆宗時拜相。其詩平易近人,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著有元氏長慶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古代都邑,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北邙山上。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