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獅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朝重陽節時,於蒸糕上放置由粉製成的飾物。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錄.卷八.重陽》:「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獅蠻,以小綵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為細末,入麝香蜜和之,捏為餅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彈兒,皆入韻果糖霜,名之獅蠻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帶,常飾有獅子、蠻王等圖案。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按獅蠻拽札起錦征袍,把龍泉扯離出沙魚鞘。」《三國演義》第三回:「繫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3.節慶時人扮作獅子、蠻王的模樣盡情跳舞。後泛指各種歌舞。《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不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譯經家。法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頂號不空金剛的簡稱。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一說西域人。幼年出家,十四歲在闍婆國(今印尼爪哇)遇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學習唐、梵經論。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圓寂後,他奉詔出使獅子國。並利用這個機緣在普賢法闍黎學習密法三年,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共一千二百卷。天寶五年回長安,奉敕於淨影寺從事翻譯和開壇灌頂。安祿山之亂,不空雖身陷長安,但仍和肅宗暗通消息,所以肅宗還都,不空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傳法譯經,教化頗盛。大曆九年圓寂,世壽七十,代宗敕贈司空,諡「大辯正」。中唐時期佛教各宗競立,密法漸行,頗有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的譯述,正表現了他的體認和努力,並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譯經家,所譯的經典,包括顯教、雜密、金剛界、大樂、雜撰五大類。
百獸之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獸類之王。通常指獅子而言。
鶉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星名。古時當周的分野,與黃道十二宮的獅子宮相當。《爾雅.釋天》:「咮謂之柳;柳,鶉火也。」宋.邢昺.疏:「鶉火,柳之次名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於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
怒猊渴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的獅子用腳挑動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水泉。比喻書法的骨力雄健,筆勢奔馳。語本《新唐書.卷一六○.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艸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擺尾搖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動頭尾。形容高興或悠游自得的神情。《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出林迎接。」《孤本元明雜劇.魚籃記.第一折》:「這魚擺尾搖頭在水內,全不知深共淺。」也作「搖頭擺尾」。
響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北方的脆糖食品,常做成各種動物形狀,可供玩食。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一折:「先去買十隻大羊,五果五菜,響糖獅子。」《金瓶梅》第三四回:「書童兒在書房內叫來安兒掃地,向食盒揭了,把人家送的桌面上響糖與他吃。」也稱為「香糖」。
自由城(Free tow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造出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賢: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佛陀行德的菩薩。其塑像多騎白象,與左脅侍文殊騎獅子相對。 (6) 此旦:此時。 (7) 一佛二菩薩: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性德顯現要靠修德。此處的一佛為釋迦牟尼佛,二菩薩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 (8) 隨緣行行:因應著因緣現象行修行之事。 〔參考資料〕 ■宋.朱熹《四書或問.卷五.中庸或問》軌者,車之轍跡也。周人尚輿,而制作之法,領於〈冬官〉。其輿之廣六尺六寸,故其轍跡之在地者,相距之間,廣狹如一,...
西非(West Afric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