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民。《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張湯傳》:「即下戶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財察。」明.歸有光〈又乞休文〉:「職拘集小民,俱係貧難下戶。」
虛恭實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表恭敬,內心卻是怨忿。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瘠子孫,虛恭實怨。」
鄙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鄙陋猥瑣、粗俗瘦小。《水滸傳》第七一回:「鄙猥小吏,原來上應星魁,眾多弟兄;也原來都是一會之人。今者上天顯應,合當聚義。」《西遊記》第二一回:「那妖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瘦,不滿四尺。」
咋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吵雜的聲音。漢.桓寬《鹽鐵論.論菑》:「蓋越人美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為亂耳。」
撼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艱苦困頓。唐.韓愈〈祭女挐子文〉:「傷汝肌,撼頓險阻,不得少息。」
科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傳統法中的法令與律條。《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勿因科令,加虐弱。」《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劭》:「徵拜騎都尉,與議郎庾嶷、荀詵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論。」《晉書.卷三○.刑法志》:「凡所定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於正律九篇為增,於旁章科令為省矣。」
骨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骨瘦如柴」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纔聞居士病榮(縈)身,凡是有靈皆怪訝,病臥只居方丈內,飢起坐甚艱難。國王王子盡奔波,居士宰官咸禮覲,一切天人皆到會,果然見一病維摩。多將湯藥問因依,大照國師尋斬候,雖即(至心)申體察,莫知來處辯其因。謝諸人者賜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災,舊日神情威似虎,今來體骨瘦如柴。深貴汝,倍憂懷,我此身形自嘆裁,因有如斯縈病故,廣陳妙法唱將來。
走頭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走投無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餘便覺登頓至靈川疲甚自歎軀乃無一可偶陸融州有使來書此寄之〉詩,中間有兩句:「走投破驛宿,強飯不下咽。」就是說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驛站,勉強想吃點東西,卻嚥不下去。所以「走投無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處、投向何方,眼前無路可走了,用來比喻一個人陷入困境。元代時,楊顯之所寫的戲曲《瀟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無路」來表示主角的困境。內容描述女主角張翠鸞被押解,經過沙門島,碰到一場大雨,又冷又溼,不但雙腳陷在泥濘中,舉步維艱,又閃了腰,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因此覺得這沙門島...
憲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條文。《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弱。」《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
望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盼望年穀的豐收。《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聊齋志異.卷二.蓮香》:「生臥空齋,思蓮香如望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