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83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尖頭鮫、真鮫、白眼鮫的胸鰭、背鰭尾鰭為原料所製成的食品材料。
淡綠挵蝶(長挵蝶)(2934-21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腋生。指插而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視東牆,恨不得腋於妝臺左右。」
條紋廣蠟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前緣寬為中長的8.2倍,缺中脊,前額最寬處為中長的1.4倍且端寬與基寬之比為1:1.76,口吻超過中足轉節且端節與亞端節之比為1:1.3,具單眼,前為延長的三角形,後足脛節具2側齒及6端齒,第一跗節具7-10根端齒,一般體色為深褐色至黑色,前額、唇基、觸角及足為黃褐色,前黃褐色至深褐色且具有四個白色透明斑紋,後淺黑色除了端區,雄蟲體長(含前)為9.3-10.7公厘,前長為8-9.2公厘,雌蟲體長(含前)為11-12.7公厘,前長為9.5-12公厘,雄性生殖器之尾節腹緣明顯凸出且端緣直,陽具粗短,把握器長為寬的3倍且背尾端具一尖銳突起,雌性生殖器之尾節非常小且長度為第三性瓣的一...
粉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粉蝶 Appias albina semperi 為近似種中前最狹長的,雄蝶米白色,除邊緣稍具黑邊外,全身無斑紋,雌蝶米白色或淡黃色,前後背面有黑框,後背腹面近尖端1/3處有黑色波浪帶紋。幼蟲寄主為大戟科的台灣假黃楊及鐵色等植物,雌蝶將卵8-20粒產在寄主新葉上,幼蟲白天隱藏,清晨或傍晚才出來取食,受驚擾會吐絲垂降或掉落地面逃逸,最後化蛹於附近隱蔽處或寄主四周植物上。成蟲飛行快速,雄蝶常在溼地吸水,雌蝶偏好白色系菊科植物吸食花蜜,清晨或黃昏穿梭於寄主植物間。台灣平地至海拔500公尺山區可見,在中國南部、東南亞、印尼及澳洲北部等地也有分佈。
淡綠挵蝶(長挵蝶)(1282-2127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鉤粉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粉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觸角紫紅色,頂端桃紅色。前頂突出,後近圓形。雄蝶前背面橙黃色,後黃色。前、後中室端均有一橙紅斑點。腹面底色黃白色,前後側淺黃色。前、後中室端均有一紅褐色斑點。後有一淡色斜線紋由基向外延伸。雌蝶背面白色,腹面底色為略帶綠色的白色,其餘斑紋則與雄蝶相似。
淡綠挵蝶(長挵蝶)(2909-72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台灣鷹天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鷹天蛾Ambulyx sericeipennis okurai為台灣特有種。其觸角為絲狀。體背面灰褐色,腹面黃褐色;肩板及後緣呈深棕綠色。前底色褐色,亞外緣區為深褐色;中室基部及2A脈上近基部各有一小黑斑,前緣有一較大的黑斑;亞外緣線暗褐色呈弓狀,其內側污黃色;後角有暗褐色斑紋,其上方有黑圓斑的是雄蛾。後呈黃色,具明顯的褐色中、外及外緣帶,外線及外緣通常由點狀斑紋組成不規則帶紋。前後反面皆為黃褐色,散佈紅褐色斑點;前外緣有一灰白色弦月紋;後反面花紋與前相同,但顏色偏白。成蟲出現於3~9及11月;寄主植物及幼蟲生態未知。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張保信(1989)及陳雲鴻(199...
柄鐵線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一回羽狀複葉,葉軸之近軸面密被毛,葉柄與葉軸兩側各具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