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纂述前人舊聞不創作新說。《論語.述》:「子曰:『述不作,信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心靜氣的談論。《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郎》:「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平心論,文亦未便登峰。」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論,王弼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宋儒不攻《孝經》,詞義明顯。」也作「平心談」。
引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伸長脖子遙望。形容殷切期盼。《漢書.卷四五.伍被傳》:「父不寧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慘,民皆引領望,傾耳聽,悲號仰天,叩心怨上。」
盡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為之,後必有災。」指用盡所有的力量去做。《痛史》第八回:「但我看得目下決難挽回,丞相可去盡力為。」
一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清除乾淨。《野叟曝言》第一回:「掀翻金灶,蹋倒玉樓,將從來題詠一掃空,真千古絕調!」
趁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力量虛弱時侵入。《三俠五義》第四○回:「未免是當初操勞太過,如今百病趁虛入。」
寂然不動,感遂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易‧繫辭上〕第十章說:「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遂通天下之故。」易涵蓋天下之事理,包羅萬象,在平時看來,並沒有特別的思慮,也沒有特別的作為。在未有感應之前,固若磐石,寂靜無聲;一有所感,便如響斯應,豁然貫通天下事物之理。
  據了解,「易」字含著「不易」和「變易」兩個意義。「不易」可以解釋為「不變」,即是「不動」,指事物本然的狀態。「變易」則是「改變」或「變化」,是應某種情況生,即是「動」;「動」並不是全然被動的盲動,是「動自有其理」,依理動,所以沒有紊亂,沒有阻礙,能夠通達。後世有「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兩句話,可以和「寂然不動,感遂通」相參照。
...
敬鬼神遠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對鬼神要存有尊敬之心,但不涉於迷信。《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遠之。可謂知矣。』」
一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領旨,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揮就,做了一隻詞。」《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你們都有了。』說著,提筆一揮就,擲與眾。」也作「一揮成」。
不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不寒慄」。見「不寒慄」條。01.明.袁宏道〈鄭母節行始末〉:「閨門之內,不寒冽,課子克家有聲,古烈女所載,無以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