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84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猴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小廝或孩童的謔稱。《水滸傳》第二一回:「知縣看時,只見一個婆子在左邊,一個猴子在右邊。」
叩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身拜,以頭叩地。為古代的最敬禮。《紅樓夢》第一二回:「一面叫,一面在枕上叩首。」也稱為「叩頭」、「扣頭」。
陳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請願,陳述衷情。《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皇甫規妻傳》:「妻乃輕服詣董卓門,自陳請,辭甚酸愴。」唐.吳融〈授孫儲秦州節度使制〉:「既聞陳請,須議改移。」
過橋抽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贖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行動或財物來抵銷罪過或免除刑罰。《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贖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道:『小子情願贖罪罷!』即忙叫家人到家中拿了兩個元寶,著討饒。」
孳孳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或稱《尚書》,相傳由孔子所編定,上記堯舜及夏商周三代,下至秦穆公時代的典謨訓誥。〈益稷〉篇記述大禹治水的事蹟。舜聽了臣子皋陶的謀議,於是也要禹說一些美言。禹拜行禮說:「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是每天勤勉不懈地工作。」皋陶說:「這是怎麼說?」禹回答說:「浩浩蕩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
頂禮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頂禮,五體投地,以頭頂禮佛足。膜拜,舉兩手伏地拜。頂禮膜拜指崇拜到了極點。《蕩寇志》第四四回:「再看時,塔頂忽全,那老僧前面,又添一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彷彿慧娘。」《痛史》第二六回:「漢人不准騷擾,雖一草一木亦不准動。此令一下,合城漢人無不香花燈燭,頂禮膜拜。」
審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官或警察機關審理案件時,對與案情有關的當事人作詳細的查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休甯縣李知縣提一干人犯到官,當堂審問時,你推我,我推你。」《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轎子,要將他審問,夜役喝著叫他。」也作「審訊」。
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抬:屈膝抬腿,腳面正向上踢蹶:直膝用腳面踢跨:一腿從落下毽子上方跨過,另一足內側踢毽子:一腿躍起屈收起,另一腿在其下足內側踢 (這個動作叫什麼忘了):用膝蓋踢打:動作似跨,但非踢腿不跨,只是踢腿於身後內足面踢毽子 外部鏈結 中國毽球協會網毽球同盟中國毽球協會香港足毽總會有限公司(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機構)
後恭前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過洛陽2>,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3>,四拜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4>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5>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注解〕 (1) 說:音ㄕㄨㄟˋ,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2) 洛陽:東周的首都,為蘇秦的故鄉。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3) 蛇行匍伏:像蛇一樣曲身在地上爬行。匍,音ㄆㄨˊ。伏,伏地而行。。 (4) 倨:傲慢無禮。 (5) 季子:蘇秦的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