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豐臣秀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36~1598)日本名將、政治家。初為織田信長的部將,屢樹功,累官至太政大臣。明萬曆間,遣兵侵朝鮮,與明師交,旋因內亂,請和。神宗封為日本國王,兵猶不退,至秀吉死,事乃已。
蔽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蔽、掩護。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以千百就盡之卒,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唐.姚合〈買太湖石〉詩:「碧光入四鄰,牆壁難蔽遮。」
敗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後剩餘的。《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曹操大破呂布於定陶,布乃收集敗殘軍馬於海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搜了巢穴,將敗殘的苗子盡行殺了。」
鐵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鐵鑄的鞭子。形制、大小、長短隨人所宜。見《武備志.軍資乘.九.鐵鞭》。《三國演義》第五回:「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
行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因應時局變化而暫定的首都。[例]抗時期,行都重慶發揮了鞏固後方、安定軍心的功能。
兵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而引起的騷擾和禍害。《左傳.襄公八年》:「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儒林外史》第四○回:「不想遭了兵亂,流落在這裡五六年,不得回去。」
奔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而逃。《書經.甘誓》:「弗用命,戮于社。」漢.孔安國.注:「不用命奔北者,則戮之於社。」《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冀州失策,自取奔北。授知力俱困,宜其見禽。」
兵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帶來的災難。《新唐書.卷三五.五行志二》:「滄州城塹中冰有文,如畫大樹華葉芬敷者,時人以為其地當有兵難。」
八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練兵、作的謀略。《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紀》:「才謝光武,而遙制兵略。」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布政使銜直隸按察使贈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其樸直果毅之氣,可屬大事,又能深得民心如此,始知其不僅習兵略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