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香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用的香燭、紙。《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令承局於鎮市買香紙、酒果、盤饌,先去廟中羅列。」《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輝喫了茶,又將自己盤費買了一副香紙牲醴,把自己的書一同擺在靈柩前祭奠。」
風流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男女私情而引起的罪過。元.曾瑞《留鞋記》第一折:「便犯出風流罪,暗約下雨雲期,常言道風情事那怕人知。」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怎伴著煙月鬼狐纏,可不先犯了個風流罪,落的價葫蘆提罷俸。」
大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闊綽大方。《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做得幾時官,交多少東西與我?卻來這等大落!」
天遠地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差距極遠。《活地獄》第二回:「譬如一個,一個人獨得,與兩個人平分,這裡頭卻是天遠地隔呢!」
巴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渴望。巴鏝指愛,古時銅的正面稱為「字」,反面稱為「鏝」。元.石君寶《紫雲庭》第一折:「他那生時節決定,犯著甚愛巴鏝的星。」也作「巴謾」。
巴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據、根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府尹喝道:『胡說!這十五貫,分明是是他丈人與女婿的,你卻說是典你的身價,眼見沒巴臂的說話了!』」也作「把柄」。
旛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及金綵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大爺習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勢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性。
饃饃一樣,在各人的做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客觀因素、環境條件雖相同,但各人的本領、技藝則有所差別。如:「即使是在經濟蕭條時,他也有本領賺大,真是饃饃一樣,在各人的做手。」
跑跑顛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奔波忙碌。如:「他整天跑跑顛顛的,還不是為了想多賺點貼補家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