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0.78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好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忠心。《北史.卷九九.突厥傳》:「帝於仁風殿召其使者,言處羅不順之意,稱射有好心。」《隋書.卷八○.列女傳.譙國夫人傳》:「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次拜相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三月,升任太子太保,繼遷太子少保。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編造“金之盟”,解決宋太宗繼位的合法性問題,宋太宗很是感激,召見趙普說:“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升為司徒、梁國公,二次入相。後又迫害秦王趙廷美,秦王府幕僚、小吏6人被斬,秦王最後憂心死。盧多遜全家被流放崖州(今海南崖縣西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月,再次免相。 第三次拜相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伐遼,久未班師,趙普上《諫雍熙北伐》疏力諫收兵息戰。端拱元年(988年)二...
禍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EQ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點,學習安慰自己,遠離悲傷、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這方面能力較乏的人常需與低落的情緒交戰,能夠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則能迅速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準備接受挑戰。 三、自我激勵無論是要集中注意力、發揮創造力或自我激勵,倘若將情緒專注於某項目標是必要的事情。成就任何事情都需要依賴情感的自動力,例如說壓制慾望、克制衝動,而保持對事物的高度熱忱將是成功的動力來源。因此,能夠自我激勵的人處事效率都會比較高。註1. 四、認知他人的情緒尊重了解他人,設身處地的替他人的立場考量事情,分析利害關係,具備一種...
衣豐食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豐衣足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韜晦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2.1 原文3 相關語3.1 相似詞4 例句 釋義韜:把才華隱藏起來;晦: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舊唐書‧宣宗記》 原文「曆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相關語 相似詞韜光養晦韜藏珠 例句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民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民的生計。如:「民生議題向來都是施政的重點所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不可謂驕。」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誅筆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張岱不僅長於文學,且長於史學,重要的著作是《石書》。此書張岱寫了近五十年才脫稿,花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有些看過此書的大老認為,《石書》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沒有順應潮流擁戴東林學派,恐怕不合時宜,張岱心中十分不服,在〈與李硯翁〉的信中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他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
繞梁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東之2>齊3>,4>糧,過雍門5>,鬻歌假食6>,既去而餘音繞梁欐7>,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韓娥:指戰國時韓國善於歌唱的女子。 (2) 之:前往。 (3) 齊:指戰國齊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