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合併(原第二師範收本科生,原第一師範收預科及女子部),改為「臺北師範專門學校」。1945年:戰後,同年12月25日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僅招收女生。1964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即極富盛名的『女師專』。1967年:改隸臺北市,改名為「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男生,易名為「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市北師)。1987年:改制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設有10個教育學系。2005年:8月1日,改制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並由馬英九前市長主持揭牌。增設體育學系。20...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牧師率領的數名原住民青年以電鋸拆毀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1989年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同年教育部也宣佈將吳鳳故事由課本中刪除。 相關文獻 劉家謀‧海音詩紛紛番割總殃民,誰似吳郎澤及人。拼卻頭顱飛不返,社寮俎豆自千秋。 《臺灣通史‧吳鳳列傳》士有殺身成仁,大則為一國,次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軻、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後可以報我先民之德也。...
請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代人請求保全其性命。《書經.湯誥》:「以與爾有眾請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為百姓請命的意思,還望老同年大發慈悲。」
杜斯妥也夫斯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輯] 轉折1847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對空想社會主義感興趣,參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同年果戈理發表《與友人書信選》別林斯基撰寫《給果戈理的一封信》對其觀點給予駁斥。杜斯妥也夫斯基非常喜歡別林斯基這篇文章,並尋找到手抄本在小組上朗讀。1849年4月23日他因牽涉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捕,並於11月16日執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他的思想發生了巨變,同時癲癇症發作的也愈發頻繁。1854年他被釋放,但是要求必須在西伯利亞服役。1858年他升為少尉,從此可以有自己的時間來思考與寫...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化與管理兩研究所。民國94年5月31日獲得教育部「技職校院變更審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議通過本校自同年8月1日起改名為「中國科技大學」,達成多年來全校師生及歷屆校友之心願。九十四學年度,董事會為期學校得於改名科技大學後,於大學領域中迅速脫穎提升,上官董事長特聘請曾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專業資歷涵蓋產、官、學、研各領域,並曾獲得機械工程獎章、李國鼎管理獎章、技職教育終生榮譽獎章之谷家恆博士,擔任本校改名「中國科技大學」後首任校長。改名科大以來,董事長與校長引領全體教職同仁,致力校務發展,以培養具博雅通識,秉持「公誠...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評價章惇:「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宋史》:「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
立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月無清明,四月立夏,新米舊米價」:清明雖在陽曆固定日期,但在陰曆則不一定,因此若落在陰曆二月,同年立夏也非落於陰曆四月,此年必乾旱,新米也將是舊米的價格。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立夏英文關鍵字:Summer Commences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總角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小便相契要好的朋友。《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晉書.卷三三.何曾傳》:「劭字敬祖,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也作「總角之交」。
簡大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早期抗日領袖之一,在雲林一帶從事抗日活動。與林少貓、柯鐵虎合稱「抗日三猛」。 生平簡大獅(~1900),名忠誥,號大獅,宜蘭人。明治28年(1895)日軍入台,妻妹母嫂皆為日軍所殺,於是與日人不共戴天。同年12月底,與陳秋菊、林李成等人會合攻打台北城,後來轉戰竹子湖、滬尾(今新北市淡水)、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等地。明治31年接受日本人的勸誘,與林秀清、劉簡全等向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提出投降請願書,並在芝山岩舉行歸順典禮。簡大獅率領部眾提交歸順誓約書,保證從此不再收取「保庄金」、不攜帶武器、從事正當行業,並呈送住所、家...
紙貴洛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洛陽紙貴」。見「洛陽紙貴」條。01.清.趙翼〈醉時歌贈春農同年〉詩:「時來紙貴洛陽城,運去窗糊酒家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