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8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人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人類學理論的建立,德國學家謝勒(Max Scheler)最有貢獻。他的主要著作〔人在宇宙中的地位〕(Die Str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 1928)一書,奠定學人類學的理論基礎。
  學人類學在提出「人的圖像」(Bild des Menschen, image of man),使教育的目的按照「人的圖像」去完成。因此學人類學的概念就是人的理論的一種,不但具有廣泛的意義,而且在思想裡隱藏有現成的「人的圖像」。理想的「人的圖像」是健康的、發展的、有能力的、社會適應的人。具備這些條件,可以說是完美的人。這些條件的形成,一方面是人本身所獲...
茲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東鄉族民間舞蹈。流傳於甘肅 省東鄉族聚居區。東鄉族人們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的教派,門宦眾多。《茲白》屬穆夫提教派舞蹈。源於宗教活動,通常在宗教儀式中表演。舞者均為男性,一般都是該教派的信徒參加。主要動作:雙臂平抬前旁甩動,雙腳隨之邁步,雙手在胸前交替拍打,同時一隻腿稍彎曲,另一隻腿向前伸出。節奏與口頌經文合拍。詼諧、幽默。無樂器伴奏。
啟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上指十七、十八世紀時,支配英、德、法思想界的學風。其特徵為崇理性、重自由、破因襲。
達氏宇水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性體長1.95~2.30mm,雄性體長1.80~2.15mm雌性額部前端寬圓。末胸節背中 部末緣內凹陷。後側角不對稱。左側較右側長,腹部第1、2節末緣具小刺。雌 性第5胸足的外肢較前3對狹小。雄性後側角短鈍,不對稱。生殖節左末緣較突 出。第5胸足左足特別發達,外肢分3節,第2節外緣具1長鉤狀突,突起中部內 緣具1指狀突,第3節細長,外緣末具1葉狀突。右足短小。內外肢均分3節,外 肢末節末端具3短刺。
〔教育學與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學與理論〕於一九六九年創刊。由英國新南威爾斯大學教育學院(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負責出版。為一歷史悠久的刊物,著重於教育學與理論的探究。
  早期內容以投稿文章的收錄為主,直到一九八七年才有重大突破。首先,決定和大洋洲教育學學會(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合併出刊,並且出版單位也易主為新英格蘭大學的社會及文化研究教育系(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tudies in Educat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及黑龍江鄂倫春族聚居區。《》是鄂倫春人的一種呼號聲,無具體內容,舞蹈以此呼號聲伴奏而得名。多為女子表演,參加人數不限。鄂倫春人喜愛歌舞,特別是年輕姑娘,如果不會唱歌跳舞,會被看成是蠢笨之人。每逢年節,婚宴喜慶,慶賀狩獵豐收,鄂倫春婦女都要精心梳□打扮,聚在一起翩翩起舞。表演時,隊形有四人的一字形、六人的品字形、八人的方形、多人的圓圈形等多種。節奏通常由慢到快,跳到最後,情緒激昂異常。舞蹈以呼號聲伴奏,參加者邊呼邊舞,一人領呼眾人隨之,呼聲如二部輪唱,此起彼落,渾厚有力。舞蹈動作以〈跺踏步〉為主,手勢有〈雙手叉腰〉、〈單手叉腰〉、〈擺胯甩臂〉、〈...
矮擬水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性體長0.5~0.6mm,雄性0.5mm,頭胸部呈長橢圓形,額角細長,呈刺狀。雌 性胸部後側角稍突出,呈鈍角狀,其側具細毛。頭胸部約為腹部5.2倍。腹部分 4節,生殖節寬大,寬略大于長度。第5胸足左右對稱,共分2節,第1節粗大,第 2節短小,末緣具2刺,外刺短,內刺較其本節長。雄性第5胸足不對稱,左足分5 節,末節具大小刺2枚。右足分2節,第1節粗大,末節小,末緣也具大小刺2枚。
普拉西斯,哈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舞者、教師及芭蕾大師,他生於俄國拉脫維亞的里加(Riga),畢業於里加拉脫維亞國家芭蕾舞學校(the Latvian National Ballet School),1920年應聘於里加國家歌劇院(the Riga National Opèra),很快地成為該舞團的首席男舞者。他所演出的舞劇有《天鵝湖》(Swan Lake)、《雷蒙達》(Raymonda)、《柯比莉亞》(Coppelia)、《唐吉訶德》(Don Quixot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仙女們》(Les Sylphides)等舞劇。在《伊勒嘉》(Ilga),《史卡拉慕恰》(Scaramou...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Jacqueline Challet-Haas《Terminologie de la Danse Classique》1987、Barbara Noami & Cohen-S...
狹額次真水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性體長3.00~3.15 mm,雄性2.60~2.70 mm。雌性頭胸部的後半部較前半部略寬。 額部前端呈三角形、額角基部愈合、呈柄狀、額絲較細長。胸部後側角鈍圓、左尾 叉稍長。雄性腹部第1節左側稍突出,第5胸足左足分4節,末節的外末部具細毛叢, 末刺較末節稍長。
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亭林(1613~1682)名炎武(原名絳,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顧氏出身江東望族,幼年時祖父命繼早逝的堂叔為後嗣。嗣母王氏未成婚而過門守節,至撫養亭林成人,其節義得到明廷的旌表。明亡後,王氏絕食而死,並遺命子孫不得仕於異族,這種節操對亭林一生的行誼影響很大。
  亭林為清代考證學術開創者之一;主要著作有:〔音學五書〕、〔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金石文字記〕、〔五經同異〕、〔五經考〕、〔歷代宅京記〕、文集和詩集等。
  亭林的學思想主要承襲朱子的觀點;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