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洋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民國初年的民俗雜藝,是電影未流行前的娛樂雜技。以敲打鑼鼓方式招攬生意,將各種彩色的畫片或西洋景物,掛於裝有凸透鏡的木箱中,一面說唱畫片的內容一面換片,如電影般的供人觀賞。唱詞多七字句,唱腔則多為當地的民歌小調。也稱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鏡」。
蠟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繪畫表現的技法。以加熱熔解的蜂蠟混合顏料,在木板、象牙或大理石上描繪,再用加熱工具烘烤繪畫表面,使筆觸或刮刀痕跡熔為均勻的薄膜。相傳起源於希臘,起初多用於建築的彩色,後始為繪畫廣泛使用。現代蠟畫法除加熱方法更加複雜外,蜂臘則改為樹脂,布畫上則改用油。
鸞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川所產的彩色箋紙。舊時常作為信紙。有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等十種顏色。《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也作「鸞牋」。
交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照耀、輝映。《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鋪交映,玉題相暉。」唐.芮挺章〈國秀集序〉:「是彩色相宜、煙霞交映、風流婉麗之謂也。」
罨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彩色畫。唐.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因詠小謝紅藥當階翻詩以為一句未盡其狀偶成十六韻〉:「疑香薰罨畫,似淚著胭脂。」清.陳維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此去荊谿,舊名罨畫,擬繞蕭齋種白楊。」
跳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滿洲習俗。歲時祭神,由喇嘛穿上彩色神裝,戴各種奇形面具,執刀跳舞進牲,並且吹奏法器、誦讀經文,以驅邪祈福。
幻燈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幻燈機放映用的透明膠片,其影像與原物顏色相同,也可供給印相或放大相片用,有黑白、彩色二種。
挑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手工藝。在棉布或麻布的經緯線上用彩色的線挑出許多很小的十字,構成各種圖案。一般挑在枕頭、桌布和童裝等上面,作為裝飾。也稱為「刺繡」。
宮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絹或鑲玻璃的多角形燈籠,一般多為六角或八角形,每面繪有彩色圖畫,下綴有流蘇。原為宮廷使用,因而得名。《紅樓夢》第九七回:「一時大轎從大門進來,家裡細樂迎出去,十二對宮燈排著進來。」
剪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手工工藝,用彩色的紙剪成文字或圖案,貼在紙上或別的東西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