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備跑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時供民間使用,戰時則作為軍用飛機起降的道路。如:「高速公路上有許多路段是戰備跑道,因此中間的隔障是臨時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筏。《南史.卷八○.賊臣傳.陳寶應傳》:「但命為簰,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
睆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視的樣子。《莊子.天地》:「內支盈於柴,外重纆繳,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為得。」
按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按兵不動」。見「按兵不動」條。01.《陳書.卷一一.章昭達列傳》:「寶應數挑戰,昭達按甲不動。俄而暴雨,江水大長,昭達放筏衝突寶應水,水盡破。」 
腌裡巴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骯髒。《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過去一看,是座破欄門兒,進去裡頭腌裡巴臢的兩間剃髮鋪。」
校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欄把禽獸圍住,再獵取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
頭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件功勞。《薛仁貴征遼事略》:「何須總管憂,此乃征遼建功之日,只來日先擺行陣,教總管先獲頭功。」《三國演義》第六二回:「誰敢建頭功,去取二將寨?」
政治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大學之一。前身為中央黨務學校,民國十八年改制為中央政治學校,校址設於南京。對日抗戰期間,學校隨政府西遷至重慶小溫泉。勝利後遷返南京。三十五年,將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制為「國立政治大學」。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後,於民國四十三年在臺復校。現址位於臺北市文山區。
大茅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臺中市東勢區。是早期客家人開發中部地區,所形成的聚落。因地理位置直接面對泰雅族部落居住地,所以聚落內外多見防禦工程。如外圍有大欄坑的隘勇線,近內有壕溝,再近有崗哨、棘竹林,內圍有門、巡邏線路、瞭望亭等。現存古跡有三山國王廟、水圳、將寮、石哀、石公及太子爺廟。
鐵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產於福建安溪茶區內觀音寺旁的茶種,因其茶葉經煉製後堅硬似鐵,故稱為「鐵觀音」。[例]木地區的茶園以產鐵觀音聞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