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39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氣染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氣中常含有超過乾淨空氣組成外的其他染性分子或物質,這些分子會直接或間接對生物體,物體及氣候產生一定程度的反應或破壞,妨害了公眾健康或農作物生長。空氣染物之來源分為自然染物與人為染物,危害最嚴重則是人類可控制的人為染物。自然排放染氣體有由生物活動或火山爆發或海水之蒸發等所產生之N2O,SO2,鹽類及灰飛微粒等,人為排放有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火力發電等活動,所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碳及懸浮微粒等初次染物(primary pollutant)與經光化學反應所產生的O3,酯類,醛類,PAN等二次染源(secondary pollutant)。目前世界各國均訂...
染源偏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染防治管制度下,對於既有的染源與新染源管制標準若有所不同,也就是對新染源採取較嚴厲的管制標準,如此將導致新廠商的成本提高。雖然在市場需求穩定的情形下,並無廠商需要負擔較昂貴的新染源成本,但是若市場需求求呈現成長趨勢,會有新廠加入的誘因,則當產業擴增成長時,新加入的廠商則被要求投入較高的防治成本,在這不平等的條件下,將延緩新廠商加入的步伐,以及加入後即使在相同的防治程度下,由於成本較高,形成其競爭的弱勢,我們稱比為新染的偏誤。
  當有新染源偏誤產生時,既有廠商會盡量延後防治染設備汰換時間,且降低廠對新防治染機器設備的投資意願,造成既有的染源排放更多的染量。...
雪條斑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2mm;雄蟲觸角長雙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體軀與前後翅翅色粉白色而密布暗褐色細點斑,肩片參白灰褐色鱗片;前翅前中段與後中段具有橫向黑褐色寬暈線紋,後者呈雙線,並於各縱脈上覆黑色鱗片,近似種雙波雪尺蛾整體色調較明亮而前中段與後中斷線紋明顯較細。
化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無機的膠凝劑處理水或廢水所得到的泥,或加入化學藥品以形成化學沈澱物質藉以去除染物,此沉澱物質稱之為化學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經消化之泥,其化學及生化性狀均尚未改變。
大氣染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工業革命後,大氣染日益嚴重,對大自然環境造成很大之衝擊與變化,其主要影響可分為物理效應、化學效應與生物效應。在物理效應方面包括了汽機車或火力發電與工廠煙道所排放之懸浮微粒造成的能見度減低及所排放之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升溫和氣候上變化;在化學效應方面NOx、SOx之染物受光化作用後轉化為硝酸或硫酸溶於水滴後形成酸雨,對建築物造成腐蝕破壞現象,也使土壤酸化,不利植物生長。上述物理與化學效應所造成如懸浮微粒對人類呼吸道或肺部造成傷害;如全球升溫造成乾旱使農作物欠收,酸雨會對樹林植物造成破壞,不利生長,皆屬大氣染之生物效應。
穢長小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性:體長約5.3mm,約為體寬之3.6-4倍,體色深棕色,頭及翅鞘末端顏色較深。前額扁平、表面粗糙。頭與前胸背板等寬,可自背面觀之;前額扁平,表面點刻小且稀疏。前胸背板長為寬之1.2-1.3倍,表面光亮,點刻稀疏、小而淺,側緣中間明顯內縮,深色中線起自基部約1/3處並向後延長至基部1/6處,中線周圍聚集少許儲孢點刻。翅鞘長約為寬之2倍,表面光滑,毛列明顯,翅鞘後端1/4處下斜、表面密佈細小顆粒並散生較長細毛。翅鞘截面小而窄、與翅鞘呈直角下傾,上緣呈小脊起狀,下緣形成圓弧狀。 雌性:體型與雄性相近。體色淺棕色至棕色,身體兩端顏色較深。前額扁平具稀疏之細小點刻。前胸背板表面光滑,深色中線起自基...
黃腹燈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9-26mm;觸角黑色,於雄蟲呈細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胸部與雙翅主色米白色,胸部背方縱向具有黑線紋;足部腿節暖黃色;前翅稍狹長,頂角稍鈍,外緣微向外彎,由頂角向內緣中段延伸間斷分布的黑色小塊斑,隨個體差異而斑紋數量有異;後翅端室斑明顯呈暗褐色圓形斑,亞外緣段多少具有黑色斑塊;腹部主色暖黃色,於個節背方具有黑色點斑。
空氣染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見『空氣品質模式(Air quality models)』一詞之解釋。
穩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穩定化係指將有害染物轉變成為低溶解性、低移動性及低毒性之物質,以減少廢棄物具有害潛力之技術。廢穩定即為了達到(1)減少病源、寄生蟲;(2)除去臭味;(3)抑制或減少腐敗;(4)有機物氧化;(5)泥利用;(6)減小體積等目的,將廢以各種方式使其安定化與無害化。常用之方法有(1)加氯氧化,泥中加入氯氣,可減少泥中病源菌,惡臭及控制泥的腐敗;(2)石灰穩定,於泥中加入超量石灰,使pH值增至12或更高,可減少泥的腐敗、臭味或對健康之危害;(3)熱處理,泥於300~700℃下,以大氣中的氧進行熱裂解或分餾;(4)厭氧消化;(5)好氧消化法以及;(6)堆肥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