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舉動、一次行動。《文選.王.從軍詩五首之一》:「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
駭浪驚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未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道。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紛紛擾擾,未知何意。」三國魏.王〈七哀詩〉二首之一:「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反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對偶修辭法。指情況相反,而意趨相合。如漢王〈登樓賦〉的「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一句,鍾儀、莊舄處境不同,而同思故鄉。
征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遠行的人。三國魏.王〈登樓賦〉:「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也稱為「征客」。
曲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調。《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文選.王.公讌詩》:「管絃發徽音,曲度清且悲。」
揉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版後皆然成章,不相揉雜。」
唧唧啾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蟲鳥鳴叫的聲音。元.鄭光祖《王登樓》第三折:「寒蛩聲唧唧啾啾,幾處叫殘江浦月。」也作「啾啾唧唧」。
門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體面、面子。《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王招宣府裡出來的小夫人,王招宣初娶時,十分寵幸,後來只為一句話破綻些,失了主人之心,情愿白白裡把與人,只要個有門風的便肯。」元.鄭光祖《王登樓》第二折:「大王!王好是無禮,俺二人拜他,全然不動,倘有人見,可不先失了你的門風。」
羅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綺羅衣,絲質的衣服。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披羅衣之璀兮,珥瑤碧之華琚。」唐.杜審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詩:「羅衣一此鑒,頓使別離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