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以鉅鹿人張角為首的暴民組織。因其徒眾皆以黃巾裹頭為標,故稱為「黃巾」。
揭竿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造型符號與繪畫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元素,表現兒童內心的心象世界、想像世界。 三、圖像標誌和象徵在教學上的作用與造形思維的關係1. 標(Index)某種根據自己和對象之間有著某種事實或因果關係而作為符號起作用的東西。2. 圖像(Icon)某些借助自身和對象酷似的一些特徵,作為符號發生作用的東西。3. 象徵(Symbol)某種用自己和對象物之間,有著一定慣常和習慣的連想的規則而作為符號起作用的東西。 四、符號運作的觀念與師生之間的遊戲性表現1. 開放的環境,開放的心。2. 形的安排與意義的輸入。3. 原形的設計和多元化的意義。4. 動作符號與語言符號。5...
蕭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1932年生,中國江蘇省江都縣人,是一散文家。17歲時隨軍來台,當兵10年,在軍中多從事文書工作,隨後轉入新聞界,自記者、採訪主任、主筆、主任秘書,直至總編輯退休,1978年在高雄定居。曾榮獲國家文藝金像獎,觀光文學獎散文組優勝,高雄市文藝獎散文組首獎等等。主張文學創作雖未必要標「文以載道」、「文章濟世」,但仍不宜忽視其對人心之剔垢除腐的正面導向作用。不論散文、小說、詩歌或劇本,如果不能讓人在閱讀之後,震動心弦、深有感觸,進而受到啟迪與安慰,則可視為浪費筆墨,甚至禍棗災梨了。早在1950年發表第一篇作品。唯轉...
心旌搖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比喻思緒不定,非常困惑。如:「他被這些問題搞得心旌搖惑,寢食難安。」
釁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戰爭時用牲血塗鼓,以祭祀神靈。《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皆赤。」
舉白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場上豎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標。亦用以比喻服輸或沒辦法。如:「辯不過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舉白旗了。」
遲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將亮的時候。《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於是沛公乃夜引軍從他道還,偃旗,遲明,圍宛城三帀。」唐.蔣防《霍小玉傳》:「其夕,生浣衣沐浴,修飾容儀,喜躍交并,通夕不寐。遲明,巾幘,引鏡自照,惟懼不諧也。」也作「遲旦」。
搴旗取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取敵人的旗,斬殺敵人的將領。比喻驍勇善戰。《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也作「搴旗虜將」、「搴旗斬將」。
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題官號於旗或符節上作為符信,以傳達命令。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