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6.2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戰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古代二大敘事詩之一。內容記載西元前十五世紀的各種傳說及史實,包括巴拉塔族戰史以及各種法規、風俗、社會制度等。此詩約在西元前十世紀時就被吟遊詩人到處傳述,直到四世紀左右,才形成現在的模式。
關切補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事句中,代表與一事有利害關係的人物。即起詞對他(它)有一種服務關係的詞,稱為「關切補詞」。如「為長者折枝」中的「長者」。
蘇州彈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區的曲藝。有說有唱,以小三弦、琵琶為主。演出者自彈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變化反覆結構。表演靈活簡便,善用敘事、代言相結合的手法和說、噱、彈、唱的藝術手段描繪故事情節,刻劃人物性格。此種技藝在清代中葉時已相當成熟。
原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唱腔的板式。二拍或四拍子,中等速度,節奏平穩,適於抒情、敘事與描寫景物。如平劇的西皮原板。
平家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原作三卷,於鎌倉初期編成,是日本軍紀物語的最高成就。全篇以佛教的因果、無常觀為基調,敘述平家一族的榮華、沒落、以至滅亡。其行文的方式是在和漢混淆中,加上對話的散文體敘事詩編寫而成。
長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所開創的七言長篇敘事歌行體。其特點為:從內容上看,常選取典型的人物或事件,以反映具時代和社會意義的主題;從形式上看,為七言歌行;從表現手法和文字風格上看,以鋪敘為主,兼重敘事與抒情結合,文字則力求豐富多采,婉麗纏綿。
西班牙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指以卡斯提語寫作的文學作品。起源於西元十二世紀中葉的敘事詩〈夏蘭之歌〉,至十六、十七世紀多為流浪漢冒險的故事,其中以塞凡提的《唐吉訶德傳》為近代小說的雛型,西班牙內戰後即無重大突破。
馬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蘇州彈詞唱腔流派。為清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其腔調質樸、爽利,韻味深長,可大段敘事,一氣呵成,而疊句式的唱腔亦為其特色之一。對後來彈詞唱腔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少流派的唱腔即從其衍變而成。
止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事句中,表示動作停止點的詞,或有無句中,表示有無所指的詞,都稱為「止詞」。如「我看電視」的「電視」,「他有錢」的「錢」。也稱為「賓詞」、「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