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透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透澄澈。如:「站在這裡,可以透澈無礙的見全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看、注視。晉.陶淵明〈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清.莊棫〈蝶戀花.城上斜陽依綠樹〉詞:「凝睇君君莫誤,幾多心事從君許。」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登上。《公羊傳.成公二年》:「踊于棓而客,則客或跛或眇。」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一五.答問一二》:「崑山顧氏因謂五方之音,雖聖人有不能改者,信有之乎?曰:『此顧氏之輕於持論,以一孔之見,測聖人也。』」
足不出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在家裡,閉門自守。《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那公子卻也真個足不出戶,目不園。日就月將,功夫大進。」也作「足不出門」、「足不踰戶」。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膽,思照冰玉色。自非磨瑩工,日日空歎息。  古宅集祆鳥,群號枯樹枝。黃昏人室,鬼物相與期。  居人不安寢,搏擊思此時。豈無鷹與鸇,飽肉不肯飛。  既乖逐鳥節,空養淩雲姿。孤負肉食恩,何異城上鴟。  春羅雙鴛鴦,出自寒夜女。心精煙霧色,指曆千萬緒。  長安貴豪家,妖豔不可數。裁此百日功,唯將一朝舞。  舞罷複裁新,豈思勞者苦。  同聲自相應,體質不必齊。誰知賈人鐸,能使大樂諧。  鏗鏘發宮徵,和樂變其哀。人神既昭享,鳳鳥亦下來。  豈非至賤物,一奏升天階。物情苟有合,莫問玉與泥。  碌碌荊山璞...
吟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吟誦詩歌。《文選.成公綏.嘯賦》:「乃吟詠而發散,聲駱驛而響連。」《三國演義》第三七回:「玄德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於門側之。」也作「吟永」。
花天酒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捧花生《秦淮畫舫錄.卷上.紀麗.高桂子》高桂子家青谿側,風情綽約,髮不加澤,肌不留手,當行人也。入平康非所願,而咄嗟又鮮當意者。吾友竹蓀未第1>時,兩心稱契好2>,花天酒地,要誓良殷3>,各有終焉之志。及竹蓀掇巍科後,擬踐其約,而慈闈不欲,且又極於所往。姬之待竹蓀仍如故,嘗私謂竹蓀曰:「情好果堅,雖金石何渝焉!」近聞姬已賃屋僻巷中,門戶重重,難春色。竹蓀其何以報姬哉! 〔注解〕 (1) 未第:科舉落第。 (2) 契好:志趣相投。 (3) 良殷:情意深厚、美好。殷,通「慇」。
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對、不正確。唐.王叡〈三惑論〉:「過謬錯誤,莫得知矣。」唐.皮日休〈襄州春遊〉詩:「映柳認人多錯誤,透花鳥最分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