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4.7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如:「痔漏」。《太平廣記.卷二六六.崔》:「醫療至經年,其鏃自出,其瘡成漏,終身不痊。」
金匱石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國家藏重要文書的地方。《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宋.陸游〈會稽志序〉:「上參禹貢,下考太史公及歷代史金匱石室之藏,旁及《爾雅》、《本草》、《道釋》之書。」也作「石室金匱」。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張大眼、壯著膽,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不過把那死了的屍骸割了去吃,後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明目張膽的把活人殺吃。」《中國現在記》第一一回:「始而這事還密,後來便明目張膽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率、隨意。如:「浪費」。唐.張籍〈贈王書〉詩:「不曾浪出謁公侯,唯向花間水畔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密尋求關於人、事、物的門路。如:「眼線」、「內線」、「線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原是賊頭趙大一路做線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打探軍政等情報。《左傳.桓公十二年》:「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新唐書.卷一三三.王忠嗣傳》:「乃營木剌、蘭山,諜虛實。」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唐.權德輿〈叔父故朝散郎華州司士參軍府墓誌銘序〉:「故書包公謂公內外脩理,心正氣和,君子以為知言。」 參考詞語︰心和氣平注音︰ㄒ|ㄣ ㄏㄜˊ ㄑ|ˋ ㄆ|ㄥˊ漢語拼音︰xīn hé qì píng釋義︰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01.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一一.試論八首.既醉備五福論》:「百姓相與歡樂於下,而後君臣乃相與偕醉於上,醉而愈恭,和而有禮,心和氣平,無悖逆暴戾之氣干於其間,而壽不可勝計也。」 02.清.徐增《而庵詩話》:「作詩如撫琴,必須心和氣平,指柔音澹,有雅人深致為上乘。」 參考詞語︰心平氣舒注音︰ㄒ|ㄣ ㄆ|ㄥˊ ...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比喻嚴守密。《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也作「緘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一種道士用來避邪、驅使鬼神的神文字。如:「符咒」。《抱朴子.內篇.登陟》:「帶昇山符,出門作周身三五法。」
私相授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私底下密贈予及接受。《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鬍子道:『既承老哥美意,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個中見,……那有我兩個人私相授受的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