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偷、竊賊。《晉書.卷八○.王獻之傳》:「夜臥齋中,而有偷人其室,盜物都盡。」
補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指男子贅於女家,從女家的姓,且所生子女從母姓,目的在得繼煙火,補其世代,故稱為「補代」。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我在這城中住六十年,做富漢三十載,無倒斷則是營生的計策,今日個眼睜睜都與了補代。」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折:「劉大公家菩薩女,招那莊王二做了補代。」也稱為「布袋」、「贅婿」。
怒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西藏拉薩北部的布喀池,南雲南,經緬甸境內,名為薩爾溫江,至馬達班灣注印度洋。也稱為「潞江」。
破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經敲門而闖。如:「盜匪破門而,將財物一掃而空。」
風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靜止。《南史.卷六六.侯瑱傳》:「夜中有流星墜于賊營。及旦風靜,琳浦,以鹿角繞岸,不敢復出。」
簿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帳簿。宋.朱熹〈戊申封事〉:「積累掛欠空載簿籍,不可催理者者,撥還版曹。」《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親查閱》:「出絲毫,皆登簿籍。」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將長劍直插喉嚨,循食道,抵胃。《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二.藝能.雜戲》:「雜戲之技,層出不窮,如立竿、吞劍、走索、……一時難以盡記。」
蒙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住在蒙古地區內之人民或蒙族同胞的稱呼。如:「不少現代文明的傳改變了蒙胞原本以游牧為主的生活方式。」
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號數相連。如:「我買了三張連號的場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