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搭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長形袋。參見「搭連」條。《西遊記》第六五回:「老妖教小的們取了三五十條麻索,解開搭包,拿一個,綑一個。」《紅樓夢》第二四回:「一面說,一面果然從搭包裡掏出一卷銀子來。」
棉織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棉紗或棉線織成的或衣物等。
泥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坡上的泥土吸收過量的水分,經重力作用,向下流動而散於山谷中的現象。如:「山坡的水土如保持不澈底,很容易泥崩,造成災害。」
紡織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紡紗織的工廠。
蒲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西南孟吉族群的一支。主要散居在雲南省西南隅的南嶠、佛海、車呈、六順、鎮越等縣。以農耕為生,並兼漁獵。原為泛靈信仰,後改信小乘佛教。其婚姻觀念可以先同宿三年,才舉行正式婚禮。在服飾方面大致與擺夷人相似,上身自右肩搭橫結於左脅,腰間圍花,赤足。也稱為「蒲縹」、「蒲人」、「普蠻」、「普子蠻」。
飛芻輓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載運芻草與糧食急速而至。《南齊書.卷四四.徐孝嗣等傳.史臣曰》:「金城險,幽峻綿疆,飛芻輓粒,事難支繼。」也作「飛芻輓粟」。
洞窟美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洞窟壁上作畫或雕刻的美術形式,通常指狹義的原始美術,其作品以狩獵為主題,利用單純的黃、黑、褐等色彩,藉由線描或平塗方式來繪製。今以分在法國西南部與西班牙北部交界處的堪塔利亞地區最為著名。
貼紙圖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術創造的技巧。是立體派的畢卡索和拉克合作開發出來的創作方式,把實物經過修剪之後,拼合在一起,又在上面繪畫,提出新的空間觀念。這種技巧後來常由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加以應用。
洞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分於大陸地區湖南、貴州、廣西三省的三角地帶。以刀耕火耨的原始耕種方式為生。也稱「洞人」、「峒人」、「狪人」。
棉手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成的手套。通常以雙層做成,並且在兩層中間縫進棉花。為了工作方便,五個手指頭是在外面的,形成筒狀(僅拇指單獨叉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