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楚懷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楚國國君。(?~西元前296)名熊。為政無能,曾為秦、齊所敗。後聽張儀之計與秦議和,入秦時被拘留,後客死於秦。
代越庖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庖,尸祝5>不越樽俎6>而代之矣。」 〔注解〕 (1)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死後,葬於箕山頂。 (2) 鷦鷯:音ㄐ|ㄠ ㄌ|ㄠˊ。鳥名。形體小巧,叫聲美妙,短尾常翹於背上,喜步行、跳躍,常居於陰暗潮溼處,分布於高山地區。亦稱「巧婦」。 (3) 偃鼠:鼴鼠的別名。常居土中,不見日光,視覺因而喪失,捕食昆蟲為生,亦稱「田鼠」。 偃,音|ㄢˇ。 (4) 庖人:廚師。庖,音ㄆㄠˊ。 (5) 尸祝:古代祭祀時掌讀禱告詞的主祭人。 (6) 樽俎:音ㄗㄨㄣ ㄗㄨˇ。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此指祭祀用的禮器。
返老歸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返老還童」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何遜〈神仙〉(據《何水部集.卷七》引)1>公子曰:踆烏始照,官遽而欲舒;顧兔纔滿,庭英紛而就落。譬光影於飛浮,比生靈於栖託。擾擾摩肩,轔轔方駕。空怵迫於毀譽,獨慇勤於用舍。嗟向有而今無,歎後榮而前謝。清歌雅舞,暫同於夢寐;廣廈高堂,俄成於幻化。若夫洗精服食,慕道遊仙,尋玉塵於萬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轉難傳,飛騰水陸,咀嚼靈玄。若乃壁上真辭,枕中祕要,彈壓鬼神,吐納靈妙。既變醜以成妍2>,亦反3>老而為少。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舊唐書.卷一八四.宦官列傳.王守澄》。 (2) 妍:音|ㄢˊ,豔麗、美好。 (3) 反:回復...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社會風氣良好。參見「道不拾遺」條。《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今夕拜告神祇,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運民路無拾遺。」也作「道不拾遺」、「路不拾遺」。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7) 操違:操守、德行不同。 (8) 精麤:精細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參考資料〕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據《三國志.卷一九...
病染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鑽穴踰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挖掘孔隙,爬越牆垣。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比喻男女偷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西雜志四》:「然則鑽穴踰牆,即地下亦尚有禍患矣。」亦可比喻偷竊的行為。也作「鑽隙踰牆」、「鑽穴踰垣」、「踰牆鑽穴」。
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其中、裡面。《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三:「把箱籠多搬到官面前來,內中一箱沉重。」《紅樓夢》第六○回:「柳家的忽見一群人來了,內中有錢,便推說不得閒,起身便走了。」也作「內裡」。
紙上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戰國時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6)...
二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賢主人與嘉賓。因兩者難兼得,故稱為「二難」。唐.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三齣:「四美二難真際會,九棘三盡我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