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69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蝶;神廟舞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編創的四幕的芭蕾。1877年2月4日首演於聖彼得堡。由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擔任演出。明克斯(Aloisius Ludwig Minkus)作曲,伊凡.安卓葉夫等(Ivan Andreyev and others)舞台與服裝設計,舞劇內容是瑟給.庫迪克夫(Sergei Khudekhov)與馬里斯.裴堤帕,依據印度古典戲劇家沙康塔拉(Sakuntala)與卡利達沙(Kalidasa)的劇本《肉體的奴隸》(The Carl of Clay)改編。這是一個由異國風味與浪漫芭蕾組合而成的舞劇。印度武士沙羅(Solor)深愛神廟舞...
Mary Clarke &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博堂藏書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堂藏書目錄〕,明孫樓撰。樓字子虛,號百川,江蘇常熟人。嘉靖25年(1546)舉人,歷湖州,漢中府推官。性好藏書,所藏達萬卷,閉門校書,晝夜不輟。嘉靖30年撰〔博堂藏書目錄〕,將藏書分為經、史、諸子、文集、詩集、類書、理學書、國朝雜記、小說家、志書、字學書、醫書、刑家、兵家、方技、禪學(附道書)、詞林書,又特錄制書類,而附以試錄、墨卷,共分18類。
  此目今已失傳,其自序尚載於孫氏〔百川集〕中。
西拉文化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南部墾丁國家公園的史前文化相之一。以西拉平埔族為代表,其存在時間距今約一千二百年前後。原分布於臺南、高雄、屏東一帶,後逐漸遷至臺東。恆春半島為其重要的活動區,其時間當早於文獻的記載。
喜馬拉山(Himalaya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器。見《談徵.言部.量》引三國魏.曹丕〈典論〉。「量」指人酒量大。如:「再喝下去我一定會出醜,還是大哥量。」
拉斯禮儀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指印度高、優美和溫柔類型的舞蹈,涵蓋動作、節奏、服裝、音樂等元素。據說是舞神濕婆(Shiva)之妻帕爾婆蒂(Parvati)所創,常可以與女性的陰柔之美產生聯想。印度舞蹈風格,一般可區分為兩類,不是「陽剛」的坦達瓦舞(Tandva),就是「陰柔」的拉斯禮儀舞,兩者是相對立的。拉斯禮儀舞又可細分為二:一為Chhurita,一為Yauvata。前者也稱為Sfurita,當男女兩情相悅,為表達其愛和激情而跳的舞,如克里希納(Krishna)與擠乳少女拉達(Radha)的舞蹈即屬之;後者是女郎以其美好婀娜的身段向人示好而跳的舞,如《莫希尼舞》(Mohini-Attam)。
Porjesh Bamerji《Art of Indian Dancing》、Reginad & Jamila Massey《The Dances of India》198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歐蘭薇葵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珊瑚,珊瑚體具褐~白色澤,質地堅硬,呈樹形,表面光滑且覆蓋非常細小的圓形突起,行觸手内出芽生殖(intratentacular budding)。珊瑚體具兩叉狀不規則分枝,位於分枝點的珊瑚孔(corallite)具有較短根部;位於末端的珊瑚孔根部延長。珊瑚孔大小差異明顯,略呈圓形或多角形。珊瑚體隔片排列不規則,通常第一隔片具有7~9片(最多11片),稍微突出,且延伸至溝槽(fossa)底部;第二隔片較不突出,長度與構造類似第一隔片;第三隔片呈退化狀,長度最小。各隔片表面具有細小顆粒狀突起,不同個體間突起的大小及間隔不同。中柱罕見或呈退化狀,由1~3根短棒狀突起組成。溝槽深且明顯。
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傳統指的是一種知識傳統或理念;此理念認為知識的價值是來自於知識自身,例如文學、語言、科學、歷史、藝術與音樂等知識,都是文化與學術的象徵,也可用以表達最純粹精鍊的人類情感。
  在西方教育史中,優傳統是當代美國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所反對的一種知識傳統。由於喀爾文派(Calvinism)與十九世紀初年德國觀念論(Idealism)在美國的盛行,遂使得當時大部分美國哲學家,都認為宇宙是一個一元的宇宙(Monistic Universe),其中每樣事物都處在與全體有某一關係的固定地位上;而他們的真理觀則相信真理是一致的、固定的與永恆的。在前述宇宙觀與真理觀基礎之上所建...
黑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黑舞係巴布亞.歐羅可洛灣(Orokolo Bay)的艾里馬(Elema)人在成年禮(Hevehe)中的一種舞蹈,主要是慶祝動手製作依哈羅假面(Eharo)和裝上男人木屋依羅瓦(Eravo)的新門,同時也成為嘉年華會遊行中,依哈羅假面舞者舞蹈的一部份。此舞形成三個同心圓:內層為成群的鼓手和歌手,中層為舞者,外層為婦女和女孩,她們穿著能擺盪的裙子在原地跳舞。此舞的表演者可分為七隊:一,阿帕依洛瓦洛瓦(Apa-eravarava),即特殊的鼓手,為喜劇角色,穿著短裙,足踝小腿有裂狀香蕉樹葉所圍成的繸飾,臉上戴著有黑色食火雞毛的面罩。二,黑摩瑞塔(Yahemorita),為兩位年輕人穿著婦女...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