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擐甲揮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上甲,手揮武器。形容全副武裝,與敵人戰鬥的樣子。《魏書.卷七○.傅永傳》:「擐甲揮戈,單騎先入,唯有軍主蔡三虎副之,餘人無有及者。」也作「擐甲執兵」、「擐甲執銳」、「擐甲持戈」、「擐甲操戈」。
擐甲持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上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裝的樣子。《三國演義》第三回:「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於閣下。」也作「擐甲揮戈」。
坐而待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胸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腰部或臀部以上軀體的護身甲。初為遮蔽頸部到腰部的厚皮革裝具,包括胸及背,用皮帶及紐扣連在一起,後改由青銅、鋼等製造。現今的防彈衣可說是由胸甲發展而來的。
短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名。小刀,如匕首之類的武器。《三國演義》第四回:「嘗於朝服內披小,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拐子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兀朮的勁軍。因將武裝後的馬隊,每三人連成一個作戰單位而得名。《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兀朮有勁軍,皆重,貫以韋索,三人為聯,號『拐子馬』。」
赤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武人束髮的頭巾。《三國演義》第五回:「孫堅披爛銀,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
沮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沮喪消沉。《新唐書.卷二一二.藩鎮盧龍傳.朱滔傳》:「怦聞其至,蒐兵繕,夾道陳二十里迎謁,望滔哭,滔遂入府。氣沮索,日邑邑,被病,政事一委怦。」
無量壽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二卷。三國魏康僧譯。本經和《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經。現存除僧的譯本外,尚有支婁迦讖譯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支謙譯的《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菩提流志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法賢的《大乘無量壽莊嚴經》都是本經的異譯本。本經述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由來。對阿彌陀佛的信仰和中國淨土宗的成立有決定性的作用。本經現除漢譯本外,尚有梵文原典和藏文譯本傳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