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18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科舉中試為「及第」。《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為及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
三元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加科舉考試,鄉試、會試、殿試均考中第一名,稱為「三元及第」。
狀元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考中狀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聽得外面喧嚷,劉元普出來看時,卻是報李春郎狀元及第的。」
賜進士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賜進士及第為科舉制度中皇帝頒賜進士科殿試中式者的最高榮譽身分。宋太祖開寶六年(973),親臨覆試於武殿,取諸科九十六人,皆賜及第,人數之多,開一創例。直至宋真宗時(998~1022),才制定〔親試進士條例〕分為五等,只有一、二等方賜進士及第。明太洪武四年(1371)定殿試後分三甲,只有一甲三人賜進士第,其他皆只授出身或同出身。清代沿用。
進士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之制,通過殿試的舉子即可取得進士稱號。殿試分三甲,一甲僅三名,賜進士及第
聯科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考試中,兩個以上的科目都進榜稱為「聯科及第」。《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蒙提學御史學道大老爺取中樂清縣第一名入泮,聯科及第。」
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杏花的別名。參見「杏花」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科第。科舉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雖少年已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