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約翰(Joh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敦(Marcus Aurelins Antonin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納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神話中職司愛情與美麗的女神。為英語Venus的音譯。傳說她是由塞浦路斯附近海面的泡沫中誕生的,因恃美而驕,被宙斯逼嫁給醜陋跛腳的希費斯特斯,並產下小愛神邱比特。是許多藝術家、文學家創作的靈感來源。也譯作「凡納斯」、「維那斯」、「維那絲」。
拉丁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歐語系羅馬語族的一種語言。本為臺伯河下游小部落所用,後成為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官話,遍傳全國。其動詞變化複雜,名詞、形容詞有六個格。後因帝國崩潰,各區語言發展逐漸分歧,形成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地方語言。文字採用拉丁字母。
羅西里尼(Rosselli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人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羅馬基督教殉教者華倫泰,於西元二六九年二月十四日受害而死,因其亦為情人的護衛者,後遂定此日為西洋的情人節。也稱為「華倫泰節」、「聖瓦倫丁節」。
裴萊吉伍斯一世(Pelagius 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的的演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的的演進目錄1 中國教育目的的演進1.1 虞夏商三代到西周1.2 東周至春秋戰國1.3 秦代到清末1.4 民國後2 西洋教育的演進2.1 文藝復興以前2.1.1 希臘教育2.1.2 羅馬時代2.2 中世紀2.3 結論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中國教育目的的演進 虞夏商三代到西周此時目的在於穩定階級制度,使社會安定,貴族擁有最大利益。 東周至春秋戰國此時有著布衣卿相之說,教育在於促使人們向上流動,從這個時候開始。 秦代到清末因為科舉的產生,逐漸有讀書為了考試的風氣出現,此時教育目的著重在傳授儒家思想,重視長幼尊卑的概念...
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歐、亞間陸路運輸的主要路線。參見「絲道」條。
巴塞爾(Base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