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表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相貌俊秀,風度翩翩。元.王《桃花女》第二折:「他增福哥一表人物,儘也配得你女兒過。」《精忠岳傳》第二八回:「本帥看你一表人物,不如在我軍前立些功業,博個封妻蔭子,也不枉了你這條好漢。」也作「一表人才」。
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事。《漢書.卷六十四上.嚴助傳》:「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從。」漢.趙《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臣聞兵者凶事,不可空試。」
脈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紋理。漢.趙《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
泰去否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風吹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秋風過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趙《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記載,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和季札,以四子季札最賢能,於是他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季札不接受。吳王壽夢死後由諸樊代理國政,一年後,諸樊要季札遵照壽夢遺命即位,但季札舉了子臧為了成全成王,拒不接受王位逃亡宋國的例子,表明自己的心意,諸樊只好將延陵封給季札。諸樊死後餘祭即位,餘祭又傳位餘昧,餘昧在位四年,死前想將王位傳給季札,但他仍不接受,說:「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意思是,富貴對我來說,就像秋風從耳邊吹過,一點也不在意,表明他不戀棧王位的心意。後來「秋風過耳」被用來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得不償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震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霹靂、疾雷。《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豐隆軯其震霆兮,列缺其照夜。」唐.章懷太子.注:「震霆,霹靂也。」《文選.揚雄.長楊賦》:「疾如奔星,擊如震霆。」
萌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庶民。南朝宋.范〈宦者傳論〉:「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
拊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跑步之前多拍打膝部,因此用以指跑步。漢.趙《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王曰:『慶忌之勇,世所聞也,筋骨果勁,萬人莫敢當。走追奔獸,手追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
滅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失。《文選.馬融.長笛賦》:「奄忽滅沒,然復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