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真是、十分。《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可煞事有鬥巧,方纔開得鋪三兩日,一個漢子從外面過來,就是那郭排軍。」《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下五十來錢,安在僧兒盤子裡,僧兒見了可煞喜歡。」
滴羞都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慄、顫的樣子。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只見一個來來往往旋風足律即留轉,諕的我慌慌張張手腳滴羞都蘇戰。」也作「滴羞跌屑」。
篤簌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動的樣子。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則被這吸里忽剌的朔風兒那裡好篤簌簌避,又被這失留屑歷的雪片兒偏向我密濛濛墜。」也作「篤速速」。
撈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收菱角時,因菱角尖銳易被刺傷,故須小心的撈取。用以形容手顫的樣子。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賢士既不用酒,兩隻手撈鈴一般相似。」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二折:「哎喲!天哪!好教我便慌慌速速,手似撈鈴。」也作「撈凌」、「撈菱」。
軍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人的制服。如:「三軍健兒穿著整齊的軍服,精神擻的參加閱兵典禮。」
撈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收菱角時,因菱角尖銳易被刺傷,故須小心的撈取。用以形容手顫的樣子。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四折:「住者,兩只手撈菱相似。」也作「撈凌」、「撈鈴」。
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度驚嚇、顫不已的樣子。《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諕得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
篤速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動的樣子。元.張國賓《薛仁貴》第四折:「我數日前篤速速眼跳,昨夜裡便急爆燈花。」。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二折:「餓得你肚皮裡春雷也則是骨碌碌的鳴,脊梁上寒風篤速速的冷,急穰穰的樓頭數不徹那更。」也作「篤簌簌」。
悸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心中驚懼而致身體顫。宋.梅堯臣〈送天台李令庭芝〉詩:「至險可悸慄,至怪可駭喪。」
煙生喉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生氣、發火。如:「一講到被冤枉這件事上,他不免煙生喉舌,全身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