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65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化險為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磨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消磨、蹉跎時光。元.張可久〈折桂令.劍空彈月下〉曲:「故紙上前賢坷,醉鄉中壯士磨跎。」
一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個標誌。《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墨子.備城門》:「若以瓦為,城上千步一表。」
防禍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有極精闢的見解。「既濟」(䷾)是《易經》的第六十三卦,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為〈離卦〉在下,〈卦〉在上,〈離〉象徵火,〈〉象徵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就當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禍患,並加以預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之意。後來「防患未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趁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生不遇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時運不濟,遭遇坷。參見「生不逢辰」條。如:「他雖滿腹才華,卻不受重用,故常自嘆生不遇時。」
地窄路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地勢艱險。《三國演義》第五○回:「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難行。」
翻天攪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翻地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朝詩人劉商,字子夏,彭城人,少時博學強記。大曆進士,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他能文善畫,喜好道術,詩以樂府見長。著有〈胡笳十八拍〉傳世,當時兒童婦女皆能誦之。〈胡笳十八拍〉是敘述漢末才女蔡琰陷胡的坷際遇。蔡琰,東漢陳留圉人,名儒蔡邕之女。幼承家學,博覽群籍,深諳音律。獻帝初平二年(西元191),被入侵的羌胡擄至北方,為南匈奴左賢王去卑脅迫成親,從此羈留胡地十二年,並育下二子。曹操當政後,念及與蔡邕的舊日情誼,遣使前往胡地,將蔡琰贖回。〈胡笳十八拍.第六拍〉中,描述蔡琰身居胡地,看到全然異於故鄉的風土民情,不禁感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就像...
連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通宵達旦」。見「通宵達旦」條。01.《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那些王孫公子來一遍,動不動有幾個幫閒,連宵達旦,好不費事。」02.清.沈復《浮生六記.卷三.坷記愁》:「居未幾,大雨傾盆,連宵達旦三十餘天。」 
焦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焦慮煩勞。唐.柳宗元〈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復尊號〉詩:「寤寐焦勞,不知所措。」《浮生六記.卷三.坷記愁》:「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
服氣吞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食人間煙火。指修鍊道術。《孤本元明雜劇.洞玄昇仙.頭折》:「若論道姑修養,服氣吞露,搬離運,施仁布義,必有成仙之日也。」也作「服氣餐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