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5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壁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在壁上裝飾的花。比喻會中沒有人邀的人。如:「雖然我不會跳,只能當壁花,但還是很樂意感受會的熱鬧氣氛。」
低姿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身體放低。如:「火災時要採取低姿勢逃生,以免吸入過多濃煙而嗆傷或嗆昏。」
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侗族的戲劇。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區。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形成於貴州。其表演形式最初僅兩人坐唱,後來發展為走唱,角色不多,臺動作簡單,一般不用布景,臺上僅置桌、凳等。臉譜以黑白二色為基礎,由男演員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調、哭板、仙腔及民歌調子,主要伴奏樂器為二胡、琵琶、鑼、鈴、鈸、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跌四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跌得四腳朝天。《西遊記》第七五回:「原來這大聖喫不多酒,接了他七八鍾喫了,在肚裡撒起酒風來,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飛腳;抓住肝花打鞦韆,豎蜻蜓,翻根頭亂。」
巴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雲南一帶少數民族。管身為竹製或木製,共有八個按音孔,前七後一。一端側面開吹孔,內裝有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音色柔美,常用於獨奏、合奏、蹈和敘事歌等說唱伴奏。彞族紅河區流行直吹巴烏及雙管巴烏兩種。
牛肉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秀,演出、表演,為英文show的音譯。「牛肉秀」指由穿著暴露的表演者演出歌節目。因「牛肉」的閩南語發音與「有肉」相近,故稱為「牛肉秀」。
踏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員依照樂曲的節奏,在戲臺上蹈。《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後行腳色,力齊鼓兒,饒個攛掇,末泥色饒個踏場。」
大節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型的特別表演節目。通常指在臺設計、燈光效果及演出人員等各方面,經過精心策劃,且倍受矚目的節目。如:「綜藝大節目」。
鋪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著門上,用以銜環的銅盤。《漢書.卷一一.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文選.傅毅.賦》:「黼帳袪而結組兮,鋪首炳以焜煌。」
赴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赴,應合。赴節指應合其節奏。《文選.陸機.文賦》:「譬猶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靡蓋山之泉,聞絃歌而赴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