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3.3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士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稱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說法武士,ぶし)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如同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精神,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一個武士才能夠保持其榮譽,喪失了榮譽的武士不得不進行切腹(腹切はらきり、切腹せっぷく)自殺。新渡戶稻造認為,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認為切腹是武士唯一謝罪的方法的觀點是錯誤的。浪人指的是武士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國家滅亡卻畏懼死亡的人。 1869年,明治政府通過...
斯賓諾莎(Benedict Spinoz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上帝觀中,三位一體的第三位格,乃善的自身。以父與子為單一根源而發出,代表恩寵的泉源,以及無限聖性或愛的表現。
尼斯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教義中聖父、聖子、聖靈三者的關係,有異質說、同質說之爭,西元三八一年經羅馬皇帝在尼斯召開兩次會議,始決定三位一體的教義,為後世所採用,基督教譯作「尼西亞信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