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20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運思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只能從自身角度看事情的盲點,無法客觀的對事情做出說明,因此稱為自我中心,在這個時期最有名的就是關於三山實驗,內容大概是在說明當孩童站在一個角度看這三座山的時候,要他描述在另一頭的人看到的山會如何,他的說明會與自己現在所看到的一樣,這也就說明了自我中心的概念。 參考書目註1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頁40-43。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註2 Robert.E. Slavin (2005),(張文哲譯)。教育心理學,頁39-44。台灣培生教育出版有限股份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巡行。《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唐.李白〈永王東巡歌〉一一首之七:「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
天造地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禹跡湮沒於數千載之遠,陛下神智獨運,一旦興複,導河三山。長堤盤固,橫截巨浸,依山為梁,天造地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山或山的最高峰。如:「三山五嶽」。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藥物秘海嶽,採鉛青溪濱。」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繞。《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飛鳥遶樹翔,噭噭鳴索群。」清.方苞〈三山林湛傳〉:「時問疾者遶床,謂將以家累屬成之也。」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贈盧嵩  百川注東海,東海無虛盈。泥滓不能濁,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萬里晴。雲物不隱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風怒,忽若砥柱傾。海水雖無心,洪濤亦相驚。  怒號在倏忽,誰識變化情。 寄馮著  春雷起萌蟄,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裏閭。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鬥儲。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吾道亦自適,退身保玄虛。幸無職事牽,且覽案上書。  親友各馳騖,誰當訪敝廬。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廣除。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禦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聞閑且共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直立、矗立。南朝宋.謝靈運〈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岸邊。《詩經.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涘。」《文選.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餘霞成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彩霞景象絢麗。《文選.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亦借以比喻文章的結尾有含蓄不盡的妙趣。
飛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甍,屋脊。「飛甍」比喻高大的屋宇。南朝宋.鮑照〈詠史詩〉:「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聊齋志異.卷六.山市》:「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