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信守道義為樂,而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例]他安貧樂道,即使三餐不繼,也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絕不會汲汲於名利。
殺雞取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雞殺死,取出腹中的蛋來吃。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更大的利益。如:「你挪用公款來吃喝玩樂,無異是殺雞取卵,終將自食惡果。」又比喻為政者橫徵暴斂,不惜斷絕人民生機。如:「秦始皇橫徵暴斂,使百姓三餐不繼,民不聊生,這種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
饔飧不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十分困頓。明.朱用純《朱子治家格言》:「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也作「饔飧不飽」、「饔飧不給」。
饔飧不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十分困頓。《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閒錢去養馬騾。」也作「饔飧不給」、「饔飧不繼」。
饔飧不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餐不繼。形容生活非常困苦。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也作「饔飧不飽」、「饔飧不繼」。
一簞一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簞食瓢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簞食瓢飲」原作「一簞食,一瓢飲」。顏回名列孔門德行科,他的個性好學,不會遷怒到別人身上,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在所有弟子中,最為孔子器重。顏回家貧,經常三餐不繼,卻沒有動搖他行仁的信念。因此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稱讚顏回,說:「賢德啊,顏回!只吃一碗飯,只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之中,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愁苦,但顏回仍舊沒有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賢德啊!」顏回英年早逝,對孔子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孔子悲嘆顏回之死「是上天要毀滅我啊」!由此可知孔子痛失英才那種深沉的惋惜與失落。「簞食瓢飲」這句成語,就從《論語》原文「一簞食,一瓢飲」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
有一頓,沒一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三餐不繼。《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媳婦是個病鬼,兒子又十分不孝,動不動將老身罵詈,養贍又不週全,有一頓,沒一頓的。」
少吃無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食缺乏,貧困的景況。如:「他三餐不繼,少吃無著,景況窘迫。」
吃一頓挨一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三餐不繼,生活困苦。《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腳下是吃一頓挨一頓,這麼樣兒的苦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