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9.36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翅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鬚鯨亞目鰮鯨科,為哺乳動物。體形豐肥,體長十一至十九公尺,頭部不及身體的四分之一。身軀、胸鰭、背面色黑,腹部色白。下顎至腹部有十四到三十條平行隆起的褶痕。平常在寒海和暖海間迴游,夏季在寒海中生活,秋季則迴游至暖海中繁殖。採一夫一妻制。為少數能發出美妙聲音的鬚鯨。也稱為「子持鯨」、「座頭鯨」。
不時之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太陽將落的時候。 (3) 鱸: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頭大,體狹長。巨口細鱗,下顎稍突出。背部淡蒼色,腹部白色,體側及背鰭有黑斑。性凶猛,以魚蝦為食。常棲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 (4) 子:你。同「爾」、「汝」。 (5) 赤壁:即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的赤鼻磯。〔參考資料〕 宋.王質〈論吏民劄子〉(據《雪山集.卷三》引)且今之為郡縣之吏者,蓋亦甚難矣。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權要不卹郡縣,故嘗有難應之求,稍不如所欲,則怒罵陵拂,以至于浸淫搖撼以快其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形目。頭大,體狹長。巨口細鱗,下顎稍突出。背部淡蒼色,腹部白色,體側及背鰭有黑斑。性凶猛,以魚蝦為食。常棲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
口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口腔(oral cavity)1.1 牙齒1.2 舌1.3 口腔癌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口腔(oral cavity)由上顎、下顎、唇、頰等所構成的一個空腔,內有舌和牙齒。人的消化系統始於口腔,食物經牙齒磨碎後,經唾液的潤滑,便於吞嚥,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分解澱粉為麥芽糖;舌頭可以幫助咀嚼和吞嚥,而唾液由唾腺分泌,其開口位於口腔。(註1) 牙齒牙齒可分為門齒、犬齒、大臼齒、小臼齒。用於撕裂、咬斷、研磨食物,幼兒時期有牙齒20顆,稱為乳齒,成人有32顆,稱為恆齒。依牙齒構造可分為三層,最外層為琺瑯質是人體中硬...
抹香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抹香鯨科,為齒鯨中最大的一種。重約六十到八十噸,頭大而方,大約占全身長的三分之一,上顎無齒,下顎列生圓錐形的牙齒,噴氣孔在頭的前端,體色由灰藍色至黑色,腹部顏色較淺。通常棲息在溫帶和熱帶的水域,常成群的生活在一起,以大烏賊、大章魚之類為食。所產鯨腦油,可用來作蠟燭、軟膏及化妝品,其腸內分泌物龍涎香則是名貴的香料。
失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由自主的發出聲音。《紅樓夢》第五六回:「話未說完,李紈姊妹等禁不住都失聲笑出來。」《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看到此處,失聲一笑,把個下顎笑得脫了。」
顎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顏面中央及下方各三分之一部分的骨骼。包括左右各一合成、固定不動的上顎骨,以及其下方能夠作開閉運動的下顎骨,所有的上下顎骨牙齒即植立於顎骨齒糟,發揮咀嚼功能。也稱為「頜骨」、「齶骨」。
牛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有些臉上也是。牛科動物也都是偶蹄目動物,並擁有四個胃室。牠們用舌頭將草或樹葉折斷或是握住,然後用下顎上的門牙將葉子咬下,食物被迅速地吃下,再回到嘴裡經過慢慢咀嚼後又重新嚥下去消化。(註2) 牛科動物的角牛科動物成員的角由兩部分組成;從頭頂長出來的核心部分是鬆軟而多孔的骨骼,外面包著厚厚的一層像指甲一樣的東西。這種角不會脫落,也從不分叉,不過可能有溝槽,或是呈螺旋狀彎曲。雄性用角打架,並向鹿科動物一樣爭奪配偶和領地,牛科動物的角因為形狀的關係,爭鬥時也可能會卡住糾纏在一起。雄性主要用牠們的角趕走威脅性不大的獵食者,保護...
暴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指上顎前牙過於突出,以致無法與下顎前牙密切咬合。下顎前牙亦可能產生此情況。如:「現代醫學進步,暴牙很容易矯正。」
鰷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鯉形目。形狹長,側扁而薄,體長數寸至數尺,下顎突出,尾鰭分叉,細鱗,背部黃黑,腹部黃白色,淡水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