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5.55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積體電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四八年以前,各種電氣製品都是由真空管配合電路所製造而成。其體積龐大、形狀不美觀、維修麻煩且又花費昂貴。自一九四八年電晶體問世以來,不但使電子製造技術方面,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對於一般民生用途之電子產品,也造成了莫大的影響。如今,積體電路已問世多年,所謂積體電路乃是在一小晶片上(通常為矽晶片),將電晶體、二極體、和電阻、電容等各種電子元件,配合各種電路,集合到印刷電路板上,以製造出功能完整的電子電路。
  積體電路在組成系統時,經常被當成黑盒子,也就是說,縱使無法理解積體電路的內部組成元件或電路,只要明白輸出/輸入之間的關係,就可使用該積體電路。積體電路大致可分為單石積體電路、薄...
  約於1960年代電子元件由真空管、電晶體,演進至積體電路。積體電路原是美國為了太空科技和國防武器而開發的。太空科技和國防武器上所需零件必須是輕、薄、短小,高品質和低能源。為了達到這個要求,遂將一電路之所有元件,單或多個電晶體、電阻、二極體等微聚濃縮在一晶片(Chip)上。至1970年代發明矽基板表面上製成電子元件的技術平面(Plane),不只大輻度提高了二極體和電晶體的可靠度,同時最重要的是單個積體電路中可包含無數個電子元件和網路,於是含無數個電子元件和網路的大型積體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簡稱LSI)和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