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戰必勝。比喻善戰。《史記.卷四四.魏世家》:「外黃徐子謂太子曰:『臣有百戰百勝之術。』」《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吾與汝等,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險,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
堂堂正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堂堂,壯盛;正正,嚴整。「堂堂正正」指軍陣強大整齊。語本《孫子.軍爭》。後用「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 △「以逸待勞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以佚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勞、實力減弱時,再予以痛擊。《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也作「以逸待勞」、「逸以待勞」、「用逸待勞」。
伏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藉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以暗襲明,對行動中的敵人予以奇襲,殲滅敵軍,俘獲人員或軍品,蒐集情報,或完成戰術上特定之任務。
逸以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以逸待勞」。見「以逸待勞」條。01.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02.明.盧象昇〈遵旨照款再奏疏〉:「蓋以塞馬如風,苗頭雖見於西,未必不折而東,我須逸以待勞,靜以制動,萬不可為其所誘,顧彼失此。」
以逸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以逸待勞」。見「以逸待勞」條。01.《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02.《三國演義》第一九回:「今操兵方來,可乘其寨柵未定,以逸擊勞,無不勝者。」 
待勞以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以逸待勞」。見「以逸待勞」條。01.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六.真宗咸平三年》:「豈獨不啟戎心,況復待勞以逸。」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鋒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糧草輸送若是有所遲延,將是其最大的弱點。由於井陘口道路狹隘,車馬不能並行,因此補給的輜重車輛必定落於大軍之後。因此,李左車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三萬人馬從小徑奇襲漢軍補給部隊,斷其糧道,這樣韓信必被趙軍打敗。但是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最後終被韓信用計所敗,斬於泜水之上。「銳不可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