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53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尖尾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roxiphia lanceolata
體長14公分,中央尾羽突出約1公分,全身大致為黑色,有灰綠色的光澤,頭頂有一紅色羽冠,背部及肩羽為藍色,腳橘紅色,雌鳥全身橄欖綠色,雄鳥的亞成鳥全身為橄欖綠色,但頭部為黑色,亦有紅色羽冠,需3~4年才能完全換成成鳥羽色。
分布於中南美洲,由哥斯大黎加至委瑞內拉北部。
偏好於潮濕森林灌木層活動,某些地區局部普遍,主要以灌木果實為食。繁殖期7~10月,二隻雄鳥共同進行展示,上下跳躍來吸引雌鳥,巢為淺杯狀,由草莖及樹葉組成,築於低矮的樹叉,每窩產2枚黃白色卵,於鈍端上有紅棕色斑點。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侏儒鳥科(Family Pipridae)
侏儒袋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robate pygmaeus (Shaw, 1793)
是能滑翔的有袋類中體型最小的,頭軀幹長6.5~8公分,尾長7~8公分,體重10~14公克,毛軟而滑,背部為灰褐色,腹部與四肢內側白色,耳毛較疏,耳基部有長毛,尾淺褐色,腹面顏色較淺。
澳洲東岸。
主要棲息於森林與雜林,行動似鼯鼠,在樹間滑翔,滑翔距離可達20公尺,會在樹上15公尺以上高度的樹洞中以乾葉做一圓形小窩居住,冬天有短暫休眠的情形,體溫可降至2℃達5.5天;夜間活動,常以小家庭父母帶一、二胎的子代同住,對其他個體也相當容忍,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花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幼獸通常在6~2月出生,一年通常2胎,一胎最多可生4隻,但平均一胎僅有2.5隻;當幼獸毛長好後,會被母獸帶在背上活動,60天大離窩,95~100天斷奶,母獸的第二胎可以立即出生,使得同窩有2胎仔獸並存,雌獸8個月性成熟,雄獸12~18個月性成熟,圈養壽命可達7年2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鼠目(Order Diprotodontia)
侏儒袋鼯科(Family Acrobatidae)
侏儒黑猩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n paniscus (Schwartz, 1929)
體型與黑猩猩類似,四肢長、耳小、額頭高,頭頂兩側毛長,毛色為黑色;頭軀幹長70~82.8公分,無尾,雌性體重27~38公斤,雄性37~61公斤。
薩伊中部到剛果南部與西部。
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原生林,白天活動,自清晨起先在樹上,再下到地面,走到另一棵樹上,如此交替移動,一天活動距離2.4公里,晚上在樹上做窩休息;群居性,個性較黑猩猩平和,一群約40~120隻個體,活動範圍約22~68平方公里,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2隻,年輕雌性在群內小群間自由移動,小群約有2~15隻,最多40隻個體,發情期約46天,生殖間隔約1年,一胎1仔,懷孕期約220~230天,出生時體重1~2公斤,雌性9歲性成熟。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靈長目(Order Primates)
猩猩科(Family Pongidae)
非洲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steolaemus tetraspis 9Cope, 1861)
體長不超過2公尺,頸鱗板4片排成2列,每列的2片頸鱗板緊接在一起,頭鱗板不規則呈一橫列,吻很短比吻基寬還小,眼睛大而突出,身體呈棕黑色。
中西非洲。
生活於沼澤、池塘或雨林內的小溪流,經常單獨存在,少在太陽下作日光浴,而躲在河岸邊的洞穴裡,晚上才出來活動,性情溫馴,以魚、軟體和甲殼類動物以及蛙等為食,母鱷會以枝葉等築一直徑約1.5公尺左右的巢,每窩產10~17個蛋,蛋約6.5公分長,4公分寬,64公克重,孵化期約4個月,小鱷長20~30公分,可做四腳離地的快速奔跑。
鱷目(Order Crocodilia)
鱷科(Family Crocodylidae)
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logale parvula (Sundevall, 1847)
體型瘦小,背部灰褐色交雜,腹部顏色略淡,尾部和小腿毛色較深,有些個體喉胸部有紅褐色斑,有些個體全身黑色;頭軀幹長18~26公分,尾長12~20公分,體重230~680公克。
衣索比亞到安哥拉和南非東部。
棲息在海平面到海拔1,800公尺的疏林、雜林、灌叢地,主要於白天在地面活動,黃昏後則躲入白蟻窩、樹根或石縫休息,有時也會自己挖洞,食物以昆蟲為主,但也吃小型脊椎動物、蛋和果實;群居性,一群通常10~12隻,有時可達40隻,群體為母系社會,由雌獸帶幼獸為主,最老的雌獸通常帶隊移動和負責保護食物,群中位階次高的則是她的配偶,這一夫一妻通常是群內唯一生殖的配偶,其他個體的生殖會被壓制,群中其他個體則依次排序,並協助育幼、警戒等工作,當群中個體受傷或生病時,會獲得優先進食權或被照顧;群體有時會因食物耗盡而播遷到他處,群體活動範圍約30公頃,群體之間有5~40%的範圍重疊;雌獸通常在雨季生殖,一年可生2...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獴科(Family Herpestidae)
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文名詞。英文是「Red Dawarf」,是指傳說中在諾曼地(Normandy)幫助漁人們的跳舞小精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舞蹈中之巨人與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分別於夏季與冬季的表演中出現,在俄羅斯的《小精靈之舞》(Cobblers Dance)中,扮演侏儒的有些男性舞者,將身體盡可能的蹲低;但是相反的,扮演巨人,身材較高的舞者經常藉著高蹺之助向上跳高。這兩種舞者的動作,都沒有直接的資料顯示:藉由跳高的象徵能使得作物長高。這些舞蹈與早期計算日曆的舞蹈「eclogue」或「clog」有相當關係。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侏儒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2.4-2.6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軟條 11;臀鰭硬棘II,軟條10-11;胸鰭鰭條16-18;尾鰭深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呈珍珠白色,眼後具一黃色斑塊延伸至胸鰭基底,胸鰭基部無大黑斑;背鰭軟條部後下方有一比眼徑少的黃點;尾鰭上下葉緣為黃色。
非洲侏儒刺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ntropyge acanthops (Norman, 1922)
體長卵型;吻鈍;體橙黃色;鰓刺尻為紫色;背鰭及臀鰭等的邊緣為淺藍色;體側下半部及臀鰭紫黑色;體型小巧,只有8公分左右。
南非海域。
棲息珊瑚礁區約水深8~40公尺處,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等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參見「侏儒」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