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代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假面具
3.南北朝、隋、唐時的樂舞。表演北齊蘭陵王戴假面具入陣作戰英勇的情形。也作「大面」。
提著影戲人子上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影戲是藉燈光在紙幕上顯出影子來的偶人戲,戳破了紙,就沒戲可唱了。比喻不要揭去假面具,不要揭穿老底暴露出真相。《紅樓夢》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
揭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隱藏的真相顯現出來。如:「一旦他的假面具被揭破,難保他不惱羞成怒,採取報復行動。」也作「揭穿」。
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祭禮中戴假面具的人。《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常從倡三十人,常從象人四人。」
假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歐洲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間流行的戲劇,演出者戴面具、著豔裝,為後世歌劇的先驅。
抱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煙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也稱為「鮑老」。
費優姆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舊石器時代到普特列邁奧斯時代的文化遺跡,位在埃及開羅南方約九十公里的地方,多分布在與尼羅河連接的庇魯克特.喀倫湖為中心的低地區。出土的肖像非常著名,這些肖像畫是在木板上,以淡彩畫、蠟畫方法所繪製,作為陪葬用的假面具。被放置在木乃伊的面部及旁邊。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遺跡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器物。漸新世的化石保存非洲動植物的進化情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