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5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火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星名。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有兩顆小衛星。屬於類地行星,外觀呈現紅棕色,大氣稀薄。表面的奧林帕斯山是太陽系的最高山峰。古稱「熒惑」。
2.物體燃燒或碰撞時,向四方迸射的火點。如:「木炭燃燒時,迸出細碎的火星。」也稱為「火星子」、「火星兒」。
陽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考慮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忽略月相變化所制定的曆法。如埃及曆法及目前世界各國所通用的格勒哥里曆等皆是。也稱為「太陽曆」。
太陽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考慮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忽略月相變化所制定的曆法。如埃及曆法及目前世界各國所通用的格勒哥里曆等皆是。簡稱為「陽曆」。參見「格里曆」、「儒略曆」條。
月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體名。圍繞地球公轉的天然衛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公轉週期二十七點三二日,自轉週期與公轉週期相同。赤道半徑一千七百三十八公里,約為地球的四分之一,表面重力相當於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地形可分為兩大類:布滿坑洞的高地,以及平坦陰暗的海。本身不發光,只能反射太陽的光。舊稱為「太陰」,俗稱為「月亮」。
黃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視為一平面成一大圈。由地球繞太陽之軌道所行成的平面。此平面與天球(參見celestial sphere)相交,所形成的大圈亦稱為黃道。
地球繞太陽公轉時,觀測者所見太陽在天球上視運動之軌跡,亦即將地球軌道平面延伸而於天球上之交線,稱為黃道,如附圖。
土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星為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其大小和質量仍次于木星,其赤道半徑為60,399公里,距地球7億4千萬英里,公轉一周時間為29.5年,並具光環系統。
木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星名。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六十餘顆衛星,有行星環。屬於類木行星,大氣成分主要為氫和氦,外觀可看到平行於赤道,呈現紅、棕、黃、白色各異的寬廣雲帶,另有大氣氣旋造成的大紅斑。古時分周天為十二次,木星每歲行經一次,十二歲而一周天,用以紀年,故也稱為「福星」、「歲星」。
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古代曆家以冬至起每三十度(日)的十二個氣分配十二個月,稱為「中氣」;其餘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兩者合稱「二十四氣」,也稱為「二十四節氣」。參見「中氣」條。
晝短夜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當太陽位在南(北)半球上方時,北(南)半球會形成白天短,晚上長的情形。
水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鐵核。天文學家至今不解。(註2) 旋轉和軌道水星自轉速度相當慢,自轉一周大約需要59天,但是繞太陽公轉的速度非常快,只需要88天。若從水星觀看日出,要隔176天才能在看到下一次日出。從同一位置看到兩次日出的間隔裡,水星已經繞著太陽公轉兩周。(註1) 坑坑洞洞的世界水星表面受到無數次的隕石撞擊後,到處坑坑洞洞。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卡路里盆地形成,周圍由山脈圍繞,稱為卡路里山。在盆地之外是撞擊噴出的物質,以及平坦的熔岩洪流平原。此外,這個年輕的行星在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