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可多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難得。如:「那孩子年紀小卻能幫忙做家事,真是不可多得。」漢.孔融〈薦禰衡表〉:「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生於1952年2月13日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的眷村,而於茄萣鄉成長,為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份子。父親龍槐生原籍湖南衡山,在苗栗縣苑裡分駐所擔任所長,母親應美君來自浙江淳安,於戰後移居台灣,育有四子一女。龍應台自小在台灣苗栗苑裡長大,讀過苑裡國小、苑裡初中,通台語,後來搬家到台灣台南,為台南女中校友,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1984年於中國時報撰寫...
懷古詠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家自言其懷抱﹐則意恒寄望於未來。史家之為文﹐宜歸於樸而近真﹔文學家之為文﹐宜歸於華而盡美。此皆人所共知之文學史學之差別。然吾人如欲求對文學歷史之差別﹐求一切實之了解﹐則宜先對文學意識與歷史意識之差別﹐如實深觀﹐並本上一講之所論歷史之本性﹐為比較之根據﹐更依一理論之線索﹐以論列文學本性之各方面﹐方能有進於上述之一般常識之見也。在詩人之心﹐其貫通遠近古今之道﹐或直接以其心之同時念古今﹐念遠近﹐而將遠近古今納於當下之一念﹔或憑一當前之物﹐為古今遠近之人之所見﹐而為古今遠近之人之所知﹐乃即其物以貫通遠近與古今。如李白把酒問月詩...
同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共知。《莊子.知北遊》:「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伏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橫倒地上。《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伏尸千萬,流血漂櫓,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文選.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也作「伏屍」。
榆瞑豆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榆葉讓人昏睡,吃豆類讓人增加體重。指物各有性。語本三國魏.嵇康〈養生論〉:「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唐.李商隱〈為柳珪謝京兆公謝辟啟〉:「木朽石頑,雕鐫莫就,榆瞑豆重,性分難移。」也作「豆重榆瞑」。
仙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時科舉及第者或朝廷侍臣的名籍。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詩:「仙籍共知推麗藻,禁垣同得薦嘉名。」唐.李滄〈及第後宴曲江〉詩:「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