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3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徒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勞役的獄囚。《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比起陵塋,彌歷時歲,力役既廣,徒隸尤勤。」
艾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十歲以上的人。漢.桓寬《鹽鐵論.未通》:「五十已上曰艾老,杖於家,不從力役。」
一條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神宗時,張居正所實行的徵稅法。將人民應出的租稅與力役的折價,併為一條,按畝徵收。
得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獲得救濟。《宋史.卷四六四.外戚傳中.向傳範傳》:「歲饑,發廩興力役,饑者得濟,而官舍帑廩一新。」
丁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堪任力役的成年女子。《墨子.備城門》:「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
舟水之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喻民,舟喻君,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形容君民之間就如舟水的關係一般。《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基傳》:「願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於未盡,節力役於未困。」
傜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役與賦稅。《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倫後為鄉嗇夫,平傜賦,理怨結,得人歡心。」《新唐書.卷一六二.李遜傳》:「子方玄,……累為池州刺史。鉤檢戶籍,所以差量傜賦者,皆有科品程章,吏不得私。」也作「徭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