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6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理學上指一種個人風格類型。此種類型的特質為以邏輯推理方式來觀察事情。不易顯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際關係是否和諧。相對於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雖似無情,但在法理的維護上立場比較穩。」
2.思考、判斷、推理等的能力。相對於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靜。如:「遇到大事千萬要理性思考,沉著應對,切莫感情用事,壞了大局。」
合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乎道理、事理。《北史.卷五四.斛律金傳》:「每會議,常獨後言,言輒合理。」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理論1.1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2 批判理論的主要特徵1.3 在教育上的運用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主要在於繼續十八世紀以降人類理性啟蒙任務,其終極關懷是人類理性自主的維護與闡揚。批判理論是採用批判的觀點來看社會現象,就是俗稱的「法蘭克福學派」,他與現象學、結構主義構成歐洲三大哲學思潮,這一學派在教育上重視溝通、知識所引導的興趣、培養成熟的人,並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達到教育的目的。  批判理論起源於1929年德國法蘭克福所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當時該所主要成員有霍克海默、阿多諾與馬庫色,他們的理念雖未完全相同,但卻是一致對傳統作嚴厲批判。法蘭克福學...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簡稱為REBT)是由艾里斯(ALBERT ELLIS)所創立的治療方法。艾里斯認為人深具潛力發展出對自已有利且健康的想法,但是同時也固執地持有自我破壞的念頭。我們的想法自然地、習慣地湧出,牽動了人的情緒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反應。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概說基本假設:REBT基本假設是人都有其獨特的思想傾向,或扭曲或合理,都十分固執固定。人的行為及情緒無不受自已認知習慣的影響。我們會持續固定保持一些不 利自已的想法或無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及行為反應造成困境。因此我們若要改變行為及情緒必須要先認識自已對事實...
科層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層組織(bureaucracy)目錄1 科層組織(bureaucracy)2 科層組織的特徵3 科層結構中的權威型態演進3.1 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3.2 魅力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3.3 法定權威(legal authority)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科層組織(bureaucracy)科層組織(bureaucracy)是由德國學者韋伯(Max Weber, 1864-1920)所創導。瑋柏認為科層組織是屬於完美的理想型(ideal type),可讓組織的決定兼得理性(rationality)與效率(efficiency)。而二...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醫生所創的一種心理治療及輔導方法。現實治療法的出現最主要因為威廉葛拉瑟對於傳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感到無效,而且將案主視為心理病中無辜的受害者,令案主逃避改變行為的責任,威廉葛拉瑟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浪費時間,故此開闢另一種治療方法。目錄1 發展2 基礎理論2.1 心理及生理需要2.2 選擇理論2.3 總體行為3 特色3.1 負責3.2 治療關係3.3 此時此地4 介入手法4.1 建立關係4.2 介入5 貢獻6 限制 發展令威廉葛拉瑟對精神分析學感到最無力的時候,是他從事青年人的邊緣工作,由於佛洛依德強調心理病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及於六歲前部分需求未能滿足所引致,...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徵、和精神病患的文字構建等,這些看起來全然難解、無理、和無意義的素材中,弗洛伊德檢視了其中找到的「合理性」。相對言之,在工作活動、政治哲學、制式社會行為這些清楚明白具「合理性」的素材中,他發現了其中的「不合理性」(如純然專斷和怪異的元素)。 佛洛伊德從言談治療引進創新的言說技術,藉此讓人透過間接洩漏潛意識內容的方式以消減沮喪。精神分析療程的逆向程序,顯示了個人如何依據符號壓...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哲學思想,盛行於歐洲大陸文藝復興時期。強調個人的獨立思考,反對權威,主張凡事要用理性來判斷,而此種能力是天生的,並非來自於後天的學習。其主要的思想家有法國的笛卡兒、荷蘭的斯比諾莎、德國的萊布尼茲。
全景敞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偉伯說的理性的鐵牢一般,認為理性作為現代科層體制最核心的概念,並且,靠著權力與知識的話語在運作,而合理性(合法性)的檢查就變成了對知識權力一複雜綜合體的考察。從傅柯的觀點看來組織結構隱含著管理監視,是一種科層或是階層的企業組織所具有的規範化凝視,而這都是靠著各種章規、公司目標、授權體制、員工訓練、心理諮商、空間配置的合理化而整合而成,並將員工並入其中。 傅柯的權力觀傅柯的權力觀的創新之處乃在於,權力並非僅僅是一種工具性的控制手段,權力是立/力場的關係表現,是「無所不在」的毛細作用。其中生殖權力(biopower)指涉及...
交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述2 演繹交換論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述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在社會學界和社會心理學領域萌芽、發展,是相當晚近的學派,其理論創始者是Harvard的George C.Homans,交換理論學派同樣建立在反對功能學派的基礎上,其來由便是質疑自早期社會學者 Comte,Spencer,Durkheim 以降至功能論的出現,其中不斷強調的社會體系的秩序以及社會變遷是否過於虛無;交換論派的學者認為,既然工業革命的重心是經濟,那以商業、經濟行為來探討人類日常生活是合理且可行的。交換理論也被認為較適用於人類學研究初民社會中,人類的交換行為;而行為心理學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