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83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科教學的建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論(Constructivist Theory)是西方近半世紀來新興的一套認識論(epistemology)的主張。它試圖超越傳統西方哲學知識論的兩大派別(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傳統觀念,並從主觀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對立中折衷出獨立的見解。建構論綜合了認識論、心理論、神經心理論及其他學科的大量研究,例如:發生認識論學者皮亞傑、物理學家薛丁格,對建構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建構論的基礎,係源自建築和藝術的社群;建構,顧名思義即是建築構造之意。依照Kuhn的理念,不同的社群有「不可共量」的典範存在,因而誤解、誤用、或賦...
伯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Jacob Sigismund Beck,西元1761~1840)德國哲學家。其學說承繼康德,而傾心於唯物論,是極端的形式論者。
人本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代主要哲學思想之一。以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為代表,主張人為國家社會活動的意義所在,並以人為本位重新檢視一切事物的價值,來反對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因其否定宗教迷信及神的存在,亦可謂為人本的唯物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