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邊。《文選.揚雄.甘泉賦》:「北熿幽都,南煬丹厓。」李善注引服虔曰:「丹水之厓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聖祖親征噶爾丹》:「忽得明成祖勒銘紀功之石於水厓,濯而視之,中有永清沙漠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源於大陸地區青海省東北噶爾藏嶺,流入甘肅省會大通河後注入黃河。
瓦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朝亡後所分出的一部落,約包括現今的新疆北部與蒙古西部。明英宗時,也先其部太師,屢寇明邊,英宗親征,至土木堡,竟被擄。後來也先自立為大元田盛可汗,據有大漠南北地,勢極強,至也先死而衰。清初,漠西蒙古分和碩特、杜爾伯特、準噶爾、土爾扈特四衛拉特(即瓦剌)。四部之中,以準噶爾最強,乾隆年間討平之。清代官書作「厄魯特」,也作「額魯特」。
天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脈名。位於亞洲中部,橫亙新疆中部,向西延伸入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等四國,大致作東西走向,由許多平行山脈組成,高峻而寬闊。最高峰托木爾峰高七千四百四十三公尺,第二高峰汗騰格里山高六千九百九十五公尺,皆位於中國和吉爾吉斯邊界。天山山脈的構造複雜,包括多個由斷層作用形成的谷地和盆地,如伊犁縱谷、哈密盆地、吐魯番窪地等。天山地勢高聳,多冰河。天山分新疆為南、北二路,北路稱為準噶爾盆地,或稱北疆,南路稱為塔里木盆地,或稱南疆;南北疆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差異頗大。
葉爾羌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位於新疆天山南路,源出喀喇崑崙山東北,高達海拔五千三百公尺。上流稱澤普勒善河,東北流至葉爾羌縣,以下稱為葉爾羌河。又東流,經巴楚縣,會合喀什噶爾河,注入塔里木河。
伊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漢代時為烏孫國,元代稱阿力麻亞,明代時為瓦刺占據,清初則屬準噶爾部。乾隆時,平定準噶爾,建立惠遠、綏定、廣仁、熙春、寧遠、拱辰、瞻德、惠寧及搭爾奇等九城,總稱為「伊犁」。民國建立後,就原來九城之地,設置綏定、伊寧、霍城、鞏留四縣。位置險要,為大陸西北地區的戰略重地。
塔里木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為新疆最大的內陸河,有四源,分別為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闐河,在阿克蘇縣東南會合,主流及支流長達一萬餘公里,圍繞省內塔里木大戈壁,下流注入羅布淖爾及臺特馬淖爾兩湖。
北塔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北疆準噶爾盆地東部。近蒙古邊界,為奇臺、哈密的屏障,生產鈾礦。
佉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古西域諸國之一,在今新疆喀什噶爾。其地稼穡繁盛,花草繁茂,出產毛氈,氣候和暢宜人。
巴楚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新疆西南,喀什噶爾河南岸。清光緒八年新疆建省,置瑪喇巴什廳水利撫民通判,後改為巴楚州,屬疏勒府。至民國時改為巴楚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