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強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起源清朝並非靠自己實力,而是依靠漢人率領的農民兵與列強支持下的常勝軍等,才消滅太平天國,曾國籓、李鴻章等漢人將領在與外國人合作時,親眼目睹了列強的「船堅炮利」,乃興起「師夷之長技以致夷」的求強之念。 經歷於是展開了自強運動的軍事工業階段─設立兵工廠。由兵工廠再推及於鐵路、海運、開礦和電信之類的措施。這些措施大抵都和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亦即以強兵為主。但強兵需有經濟基礎,因此求復以強兵的觀念逐漸興起,致有織布局等輕工業的興建。可是不論軍事工業或輕工業大都以官僚為主來推動,經營方式也以官僚主導的「官辦」、「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為主,並未將企業充分擴及民間...
緩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受動員召集或臨時召集的常備兵預備役、補充兵預備役及已訓國民兵,因故延緩徵召,稱為「緩召」。
點閱召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防部依離營時間久暫、動員需要及專長、區域對後備軍人、國民兵的召集。主要在平常將後備部隊加以編制,使其熟悉所屬編制,以便戰時能迅速動員集結。
教育召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機關依軍事需要,召集後備軍人或國民兵入營,舉行訓練或演習的集會。
及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規定的年齡。如:「國民義務教育及齡入學的規定為年滿六歲。」
轉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現役補充兵補充常備兵缺額時,轉為常備兵現役;或由甲種國民兵,補充補充兵缺額時,轉為補充兵現役,稱為「轉役」。
役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役制度中,不同型態的兵役種類。依我國兵役法,士兵役分為常備兵役、補充兵役、國民兵役。
召集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施動員、臨時、教育、勤務、點閱等召集時,對後備軍人及國民兵發出的召集命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